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多重身份的我,自從開始追尋“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的生命時光中就又多了一個身份——新網師學員。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看我弱女子一枚,如何扮演角色玩轉周六美好時光?
晨跑,迎接新的一天
若干年前,一經遇見南懷瑾先生的這句“能控制早晨的人,方能控制人生。”我就銘記于心。一年四季,不管是刮風下雨,我都是5點起床,要么跑步,要么讀書,從未間斷。
今年雨水勤快過分,天就像漏了個洞一樣,淹了河南大片田地還不肯罷休,進入10月后小雨仍不斷光臨。今天晨起,好不容易盼來個不下雨的早晨,這可是個難得的好日子,我怎能錯過跑步?我迅速收拾妥當,簡單熱身后,跑出家門。5點多的街道還沉睡著,似乎只等著鍛煉的人兒來把它叫醒。雨后的路干凈濕潤,秋風中夾雜著花草香,吹來陣陣涼意,舒服的跑步天,不知不覺中跑了個10.10公里,十全十美!跑步,不僅鍛煉了我的身體,更鍛煉了我的意志,使我在遇到難題的時候選擇了堅持!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我的職業特點,讓我比老公多了更多的時間待在家里。整理家務、安排一日三餐、陪伴孩子都成了我的事兒,我是生生的把自己練成了“免費保姆”。7點和家人一起用過早餐,我就開始做家務,天涼了,改換厚被褥了,把夏涼被、床單被罩等放進洗衣機,開始擦拭家具、拖地大約用了一個小時搞定。8點,我終于可以坐下來喘口氣,父母是孩子成長的榜樣,想讓孩子學習,無須過多的說教,靜靜地坐下來陪伴即可,就這么簡單。我看看自己關注的公眾號里的文章,用朱永新老師的話說,叫“碎片式的閱讀”,開始邊默讀邊做筆記,孩子也掏出作業寫了起來。
新網師公眾號:
1、閱讀許劍峰老師的《不知不覺愛上你——新網師的四大魅力》一文。“新網師,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我也深深的愛上了新網師,因為遇見而讓我看到了教師職業有著幸福的未來,這于我就是一束前進的光,有幸看見光,誰還愿意回到混沌的黑暗世界?許老師在新網師的深度學習中,沉醉其中。面對難讀的之書,讀得暗無天日、痛不欲生時的那種不肯罷休的韌勁兒,那種為了尋求出路而做批注,找百度的執著,是我自愧不如的。這就是許老師理解的“深度學習”,他不演沒有高深的理論,只談自己深入實踐的切身體驗,這就新網師高手的“啃讀”成長之路。文中許老師引用路遙的這句話“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種事業。”同為新網師人,為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愛上就不要輕言放棄!
2、閱讀楊國鳳老師的《每一刻都是唯一》“生命的每一天于我們而言,都是一場盛典,而這場盛典再也不會重演。也許今天的某一刻和昨天相似,但它絕不是昨天的某一刻。也許今天你看到的某一處風景和昨天相同,但它絕不是昨日的風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珍惜生命中屬于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踏踏實實地走好屬于自己的每一步,不負韶華。活好當下,就是活好未來!面對贊美不揚眉,面對失敗不氣餒,面對委屈不抱怨,不隨波追流于碌碌無為的生存現狀,做唯一的自己!
為我服務的洗衣機停止奏樂,我和孩子也該起來活動活動,一起上樓把衣物晾曬在陽臺上,看看室外還不太晴朗的天空,繼續回到書桌前完成各自的功課。
守望新教育公眾號:
閱讀田慧生局長的《勞動教育要防止泛化或窄化——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特征與價值》一文。“學校、家庭、社會要改變觀念,提升勞動教育的實效,最終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8月24日在教育部召開的發布會上田局長專門回答了,‘為什么要強調以體力勞動的為主?’的問題,他強調抓好體力勞動,讓學生親身經歷勞動過程,在勞動實踐中出力流汗。”這讓我想起了鶴壁示范區一所小學的實踐活動:秋收有我,勞動最美。國慶黃金周,恰是玉米、花生等農作物收獲的季節,該小學組織學生走進田野,體驗秋收,在勞動中感受豐收的喜悅,就是一項很好的勞動教育課。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第28條:用勞動的愛好教育學生一文中也談到他由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得出,勞動在智育中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讓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少年時期,每年有麥假、秋假,不但是這兩個假期,連周末、放學后都是在田間度過的,當時勞作是累的也是快樂的。現在回憶起來田間的樂事一說一籮筐。勞動讓我們那一代人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而倍加珍惜。現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他們體會不到“一飯一粥來之不易”。我挺希望學校能給學生們提供一席之地,讓他們親自勞作嘗試“春種一顆子,秋收萬擔糧”的機會,而不是像現在的很多學校只在文字上下功夫。
人民日報公眾號:
閱讀《你是否也曾刷手機到凌晨?》。看到這個題目,我咧嘴一笑。幾個月前我不知熬了多少個起早貪黑的日子,終于晉升副高職稱。之后的半年時間里,我一度找不到奮斗的方向,雖然知道這不該是我的終極目標,但我不知道該干些什么?混混當當中就成了文中的“你”:“原來玩手機,只是為了放松自己,可是你不停在不同軟件之間穿梭,不知不覺,夜已經很深了,發放下手機,你會覺得大腦一片空虛,自己被深深的無聊感擊中。”幸好,我這只迷途的羔羊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看到這樣一段文字“做一些讓自己未來值得感謝地事情,比如想要讓自己變得更有智慧,那就去踏踏實實地去讀一本有價值的書吧。”就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一書,走出了手機控,卸載掉各類視頻,被新網師虜去了我的心,讓我得以用有意義的事情充實自己。
不知不覺中,可到11點了,為家人準備午餐的時間到了。我和女兒一起準備,蒸米、買菜、洗菜、炒菜,午餐結束!吃飯的、做飯的、洗刷的都高高興興的,窩在沙發上看會兒新聞,小憩一會!
獨處,得以靜心閱讀
下午2點,把孩子送去輔導機構,她下午有寫字課和英語課要上。這下,我就可以有將近3個半小時的獨處時間,正好適合靜心閱讀書籍。我計劃讀《葉圣陶語文論集》第34-37頁,重讀李鎮西《愛心與教育》手記一。靜靜的家里,除了鬧鐘滴滴答答的響聲再無雜音,此時沉浸文字之中對我而言是再好不過的享受。
閱讀內容:P34—37讀《經典常談》
閱讀《愛心與教育》手記一:愛心和童心——我和學生的感情故事
夜幕,回歸陪伴
晚飯后,習慣性地去體育場散步,很喜歡這個離家只有500米左右的地方,夜幕之下的這里燈火通明,健康走的樂聲吸引很多人加入鍛煉。我和孩子大約慢走了有半小時吧,回家孩子又練了半個小時的古箏,孩子一天也夠累的,洗漱睡去。我才又得以坐在書桌前,打開電腦進行教育寫作的千字文輸機,完成打卡任務。此時,也已經很靜了,閉上眼睛,梳理一天的所看所思所做,我是否扮演好了生命中每一個角色?舒心一笑!這就是我,一個追夢人的周六時光。心之所向,步履前行,追求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