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寫的人是宋朝第一文藝女青年,同時也是我的山東老鄉——李三瘦。
為什么叫她三瘦呢?因為她寫過三句帶瘦的千古佳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三句一句寫花瘦,一句寫人瘦,最后一句厲害了,花兒已經很瘦了,人卻更瘦!
當年每一句問世后都是橫掃大宋詞壇,屢屢問鼎年度最佳詞作,“國民女神”、“一代詞宗”、“千古第一才女”各種光環頭銜更是不在話下。
那么,問題來了,三瘦同學為什么這么有才呢?
01. ? 雛鳳清于老鳳聲
三瘦同學出身于山東濟南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老爸李格非混的是主流文化圈,跟蘇門四學士是經常一起喝酒擼串的好基友,平常發個微博,連超級大咖蘇軾都會時不時冒出來點個贊。
李格非不僅自己是文化人,兩任妻子也都是名門之后,一為宰相王珪之女(三瘦之母,產女后早逝),一為狀元王拱辰的孫女,都能識文斷字。
在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三瘦的父母卻為她創造了非常開明寬松的家庭環境。尤其她老爸,對于她的文學興趣與天賦不僅悉心愛護與指引,還專門設飯局請蘇軾學生晁補之做其文學導師。
所以三瘦同學的文學啟蒙之路是這樣的模式:家書萬卷+父母指引+高手點撥,裝備如此,不開掛都說不過去。
天賦與環境俱備,于是十幾歲在山東老家便寫就一首輕松明快的《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原來,大明湖畔不僅有夏雨荷,更有文采飛揚的李清照!
后來隨父遷居京城開封,少女時代的又一力作橫空出世: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用綠肥紅瘦,形容雨打海棠之后葉繁花殘,比喻之新穎,形象之生動,堪稱神來之筆,一時間圈粉無數,紅遍京師。
晁補之對這個得意門生喜愛有加: “李家有女初長成,雛鳳清于老鳳聲”。
嘖嘖,看來身邊一眾一流名家的叔叔伯伯們對三瘦同學也是大寫的服氣啊。
三瘦:現在大家都在講原生家庭和尊重孩子興趣發展的重要性,千年前的我可就是個完美范例哦。
02. 不為無益之事 何遣有涯之生
由于家風寬松開明,三瘦同學不僅文采出眾,對文人墨客喝酒賭博的風雅之事也是無一不精。
她酒量應該不大,因為從她發的狀態來看她經常喝醉,不過,人家本來喝的就是一份心情,一份閑趣。
開心要喝: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這喝的都找不著北了。
傷春要喝: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嗯,這酒的后勁貌似有點大。
賞花則更須美酒助興:
菊花開了——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梅花開了——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茶花也開了——金尊倒,拼了盡燭,不管黃昏;
相思情濃那就更得喝了——“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
重陽節,和老公分居兩地,大不爽,喝!——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晚年飄零江南,國破家亡,何以解憂,唯有醉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
傳世共四十幾首詞作,其中一半跟喝酒有關,一般人喝酒是闖禍誤事,三瘦喝酒卻喝出了詞作史上的一座文學高峰。
相比喝酒,三瘦同學的賭博技藝那就高超多了。
“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但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巳。”
我天生喜歡賭博。一旦賭起來就沉迷其中,廢寢忘食。而且,姐賭了一輩子,不管玩法如何、賭注大小,每次都是贏得盆滿缽滿,就從來沒輸過!為什么呢,因為姐下的功夫深啊,哈哈~
——看看,這世界是多么得不公平,讀書學習比大家強也就忍了,連喝酒賭博也甩我們幾條街!
“自南渡來流離遷徒,盡散博具,故罕為之,然實未嘗忘于胸中也。”
戰火紛飛逃到南方,我的賭具都丟了,雖然玩不成,但我這心里可一直都惦記著呢!
——三瘦姐,這都啥時候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得賭,保命要緊啊!
癡迷至如此,后來干脆拿出學術態度著了一本《打馬圖經》,記錄她開創的一種叫“打馬”的博弈游戲,有人考證稱打馬就是今天麻將的前身。
獨孤求敗到自創招數啊!
在序言中,她不無自豪的宣稱:“使千萬世后,知命辭打馬,始自易安居士也”。
在三瘦同學看來,玩兒,不但要玩得專業和盡興,還要玩得青史留名。
明人袁宏道說:“余觀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之人,皆無癖之人耳”——有趣的人原來都是因為他們會玩啊!
三瘦:同學們,人生苦短,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啊。我和我的師公蘇軾一樣,不僅是文學家,更是善于挖掘人生樂趣的生活家哦。
03.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緣分,有時候說來就來。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哎,說好的白頭不相離,這才一年啊,人呢……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單身青年辛棄疾也出來相親了。
在古代,待字閨中的姑娘們平時不能隨便出門,但是元宵節這天卻可以呼朋結伴,出游賞燈——其實沒幾個人賞燈,大家都是來找對象求偶遇的。沒錯,三瘦同學和官二代趙明誠就是這樣在絢爛燈市中不期而遇——而這,是一場偶像和粉絲的邂逅。彼時,三瘦同學已是名動京城的詞壇紅人,趙同學早就仰慕已久,如今更是一見傾心。大家都是山東老鄉,老爹也都在京城為官,門當戶對,于是順理成章,領證結婚。婚前,三瘦還在朋友圈發過一條很可愛的狀態:《點絳唇·蹴罷秋千》
蹴罷秋千, 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 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 襪刬金釵溜。
和羞走, 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一大早,露水還沒消呢,我蕩秋千就蕩出了一身汗,運動衫都濕透了,嘻嘻,是不是玩的很瘋,就在這時未婚夫趙同學突然冒出來!哎呀!來也不提前發個消息,我這花容不整的,羞的我鞋也顧不上穿,就著襪子趕緊逃,頭上的金釵都跑掉了,好一個狼狽!可是奔到門口,我又舍不得進去,急中生智拽過一株青梅,以嗅花做掩飾,偷瞄帥哥兩眼~嗯,這株青梅長的實在太是地方了!這條狀態把少女嬌羞慌亂又有那么一點大膽俏皮的心理活動描繪得淋漓盡致,惹得圍觀群眾紛紛留言調戲……而把這一切看在眼里的趙同學則是一臉的笑意盈盈:我這媳婦實在太可愛了,真想今天就領回家!婚前已經如此秋波暗送,婚后,但更是撒的一手好狗糧!《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老公,花美還是我美?
趙明誠,勾一下媳婦鼻子:明知故問,調皮!街頭秀個恩愛還不算,在家互撩也要發個狀態出來刺激單身狗和老腐朽。《丑奴兒》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
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
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黃昏來雨,掃盡炎熱,彈完琴上點淡妝,換上新買的睡衣,冰肌玉骨若隱若現,趁機撩一把老公:親愛噠,今晚的竹席應該很涼快哦!
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
這段婚姻中最幸福的時光一是新婚蜜月期,二是趙家衰敗后他們在青州老家的十年平民生活。
兩個人志趣相投,一起收集書畫古董、金石碑帖,整天合伙敗家,在外面看到喜歡的古物,錢不夠就當街脫下衣服首飾到當鋪換錢。搜羅回來后再一起歡天喜地的整理,鑒賞,考訂。
閑來無事,煮上一壺新茶,對著家中堆積如山的圖書,猜某個典故、某句詩在某書的哪一頁,贏者先飲。兩人玩得不亦樂乎,作為常勝將軍的三瘦同學,常常得意忘形得連茶碗都打翻。
但終歸是凡人夫妻,有幸福甜蜜,自然也少不了苦澀煩惱。
他們常常分別,新婚不久,趙明誠就外出遠游收集金石碑帖——古今如一,事業才是男人的真愛啊!
后來黨爭激烈,三瘦老爹因為和蘇軾走的近,被貶官遣鄉,連子女也不能居住京城,三瘦同學被迫回到濟南娘家,與新婚丈夫一別就是兩年。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然而,愛到如此深沉卻也沒能逃過中年危機,青州十年之后趙明誠被重新啟用,官場得意,納了年輕貌美的侍妾,將三瘦獨自留在青州老家。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
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最近又瘦了,不是因為喝酒,也不是因為悲秋,為什么呢?
縱使唱了千萬遍陽關曲,也沒留住他……
一別又是三年。
惟有樓前流水,
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明明我們三瘦同學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為什么卻成了婉約詞代表?離愁太多是也!
三年的深閨寂寞之后,三瘦獨往萊州尋夫。
人道山長水又斷,
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
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
途中獨自在旅館中聽著瀟瀟雨聲不禁淚水漣漣,給在青州的閨蜜發消息,感嘆惜別之情,字里行間流露出擔憂與恐慌,不知相見之后丈夫是何態度。
到萊州之初果然遭受冷遇,雖然最終憑著二人在文學與收藏上的藝術共鳴重新喚回了夫妻情分,但她的心里想必也已留下了縷縷傷痕……
這樣的三瘦,令人心疼。
我常想,以三瘦的好強個性,如果是在今天,作出別樣的選擇也未可知,可嘆在古代,縱使才華耀目也終究需要依附丈夫和家庭。
清照:何必艷羨他人神仙眷侶,別人的圍城里也有你看不見的苦痛和掙扎,與其抬頭追逐別人的光芒,不如低頭經營自己的小確幸。
04. 半生飄零歸何處
家愁方消,奈何國恨又來。
靖康之難,北宋滅亡。三瘦顛沛流離的后半生就此開啟,期間擔任南京市長的趙明誠竟在部下造反之時,從城墻上懸下繩索棄城而逃。想到南宋政府的軟弱無能,還有自己那貪生怕死的丈夫,逃難路上三瘦同學掏出手機憤而發出一首《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好一股浩然男兒氣!
其實三瘦同學一直都是積極關注時政的愛國人士,十幾歲時讀張耒的《讀中興頌碑》就敢于和詩兩首發表對安史之亂的不同看法。靖康之難后,她力主抗金:
“欲將血汗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誰說我們只能寫閨怨離愁,奈于一介女流,報國無門而已。
趙明誠棄城而逃后,羞愧之中不久病故。
深受打擊的三瘦帶著丈夫視如生命的古籍珍寶獨自在戰火中流亡,期間遭遇各種盜賊、敲竹杠的房東,還被勒索不成的官員誣告通敵……
她像一只驚弓之鳥在亂世中飄零,身心俱疲。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丈夫去世,并無子女,從此只影向誰去?
在這樣的形勢下,49歲的她看走眼改嫁給渣男趙汝舟,婚后才發覺此人心懷不軌,娶她只是為了圖謀那些珍寶文物。
而渣男在得知她的文物其實已散失無幾后,也深感自己上當受騙,竟然拳打腳踢,意圖逼死三瘦,霸占藏品。
她深悔自己所托非人,想抽身卻不得。后了解到渣男高考時曾有作弊之舉,于是迅速收集罪證,一舉將其告上法庭,申請離婚。
清照:我李三瘦是何許人也,豈容如此鼠輩欺凌?姑娘們,遇上渣男不是你的錯,但如果不快刀斬亂麻的離開就是你的不對了!
這個案子當時鬧的很大,宋高宗親自委托司法機關立案調查,最終渣男被罷官流放。
但當時宋朝有一項無比奇葩的法律規定:妻子狀告丈夫,不管屬實與否都得坐牢兩年。(這是什么神邏輯啊!)
剛烈的女詞人寧為玉碎,也絕不與渣男茍且。
所幸朝中有人搭救,三瘦在牢中呆了九天后得以脫身。
著名女詞人+再嫁閃婚閃離的狗血劇情,世人的悠悠之口可想而知。
而她,興起敢寫閨房艷詞,憤起敢撕渣男小人,從不為世俗的藩籬而屈身將就,女漢子的人生就是這么彪悍!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苦難總會成就藝術。
晚年的朋友圈里,滿是回憶與憂傷: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小小的舟兒,如今哪里載得動我這沉甸甸的憂愁呢?
對比曾經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世事是如此的無常。
命運曾賦予她如夏花般絢爛的幸福,也給了她似秋葉般凋零的凄苦。
而她,從未低頭。
1155年5月之后,人們在朋友圈里再也沒有等到她的新狀態……
800多年后的今天,每當我捧起《漱玉詞》,總能穿越歷史的風塵,看見那個率性俏皮、堅強獨立的三瘦在藕花深處里嬉笑爭渡,在黃昏東籬下把酒臨風,在梧桐寒窗前愁苦心碎,在凄凄風雨中踽踽獨行……
-終-
備注:個人原創,非經允許,不得轉發。申請轉發請簡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