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時代,自媒體創造了全新的內容生產來源,大量信息被發掘,信息被二次傳播、三次傳播,不斷更新的熱門信息與無限延伸的長尾信息充斥著我們的日常。
在這種嘈雜的環境下,人們很容易失去自我思考能力。我們既想獨特,又不愿意落后于潮流。我們一方面害怕浪費時間,另一方面害怕錯過海量的信息。如果抱有一種寧濫勿缺的心理去消化這些信息,會讓我們的大腦超負荷。
在巨大的信息量面前,人們意識到自己的渺小,開始失去自主思考選擇能力,開始害怕錯過,害怕自己落后,害怕會讓人亂了陣腳,更容易被外界操縱。如果說工業科技的進步是讓人們從行動上懶惰,那么信息傳播科技的進步則是讓人們思想上懶惰。
互聯網的狂熱之處在于人們的想象,想象會夸大現實。擅于操縱情感的自媒體會讓這種想象肆意增長,讓焦慮的人更焦慮,失望的人更失望。輿論的世界是狂熱的世界,因為人們失去了自主思考、理智看待現實的能力。
“正是這種幻想才使得這世界那么鮮艷,你根本無須理會事情的真與假,只要它們沾上了那份魔術似的光彩就行。”——菲茨杰拉德
所以擅于營造想象力、擅于造勢的人會獲得快速的成功。而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人。
作為不愿意被有心之人操縱心智的獨立人,在這個居心叵測的傳播環境里,總有心理高手讓我掉進坑里,讓人猝不及防。或者說在你防范的時候就已經掉進了坑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理智是人心里的能力。我始終認為,好的內容不是操縱我們的心理,不是直接給定論,應該是設置議題引發思考。
傳統媒體需要有傳播的道德準則,自媒體也需要有。無論是自媒體撰稿人或者其他,文字作為信息的負載體,所有生產文字的人都擁有操縱他人心智的能力,所以所有生產文字的人都必須生成為自己所寫的文字負責任的敬畏之心——你寫的東西,即使是你爸媽、愛人、孩子、朋友看到也無所謂。這也是奧格威在《一個廣告人的自白》中對廣告設下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