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和我說過這么一句話。她說有一次一個老師和我說,我們在江西這個地方,是很難跳出自己的固有的圈子的。我深以為然,卻不愿意說服自己就這樣下去。然后我就說,人不管在哪,做著什么都是很艱難的,都有自己的很多煩惱和無奈。從這一點來看,不管在哪里我們似乎都是相同的。
可是每每想到自己真的就這樣局限于一個小縣城嗎?我不知該如何回答。
當初,我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我是可以選擇其他城市甚至其他省。然后爸爸給我講了關于兩個堂姑遠嫁的例子,她們告訴我女孩子還是在家鄉工作嫁人會更好,日子也會過得更舒服。
她們倆人一個在深圳定居,另外一個在湖北定居,并且在一個大學里當老師。她們以過來人的經歷告訴我,人轉來轉去,還是自己的家鄉好,至于其他,你可以不在意。我們最終不就是要自己過得好嗎?爸爸還給我說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外地的房價是很高的,買房壓力很大,你一個女孩子在外也很辛苦。
就這樣,懵懂的我還是選擇了回到了家鄉,那時候的我并沒有想得那么長遠,也不僅僅是因為爸爸的建議而做出了選擇。我只是單純的認為當老師在哪兒當都是一樣的。
可是我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雖然我的室友們都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可是他們的家鄉都是省級城市,而且就整個省來說情況也遠比江西要好很多。然后我發現我們的圈子確實是不太一樣了,但是似乎又沒有很大的不同。
實際上,這些不同也許并不是體現在我們的工資上,而是體現在整個教育的幸福感上。
經濟相對較好的地方自然也是重視教育的,相對的學生的素質也會高一些。我說的素質不是個人的素質,而是體現在閱讀方面的素養,這是我們學生的最大問題。如果整個地區的閱讀素養不夠,那么對于一個語文老師來說,上一堂有趣的課是很難的。學生沒時間閱讀,老師也沒時間閱讀,那么我們終究也只是成為高考之下一個考試人而已。
這樣的差別在高考成績也不會有什么體現,我們的高考成績還是很高,考的大學還是很好。但是很明顯,進入大學我們的競爭力是無法和有一定閱讀素養、得到了更多鍛煉的學生相比的。因為大學的競爭并不是在做題得高分上,而是在個人的綜合素養上。
可是我們依然無法改變,如果我們一味地告訴學生多閱讀,多提升個人素養的話,那么他們可能面臨著的是無法考上大學。
我看到的是我的很多同學在外省當著老師,生活依然很豐富。我好像總是能看到他們能夠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而我卻少了些這樣的生活情趣,不知是自己的心態導致的,還是周圍的環境導致的。
偶然和一個同事聊天,言語之中還是有些抱怨的,抱怨當下的生活很累。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沒有哪一份職業是不累的。或許是我少了些對比,已經習慣了這種工作節奏,所以覺得并沒有什么。
最近自己的心態,真的是發生了一個大轉變。由月初的一種患得患失,總是對當下的狀態不滿意,慢慢的變成了現在的一種平和狀態。這大概是由于這段時間經常和爸爸聊天。然后我又感受爸爸原本就投射到我身上的一種特質吧。
爸爸為人一向都是很仗義本分的,而且很熱心。可是他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民教師,生活條件也就一般。還記得我小時候,爸爸偶然看到電視上的一個畫面,他說出一句,如果我也能做到這樣就好了。
當時的我,雖不甚明白,可也記住了這樣的一句話。我慢慢的明白,爸爸曾經也是有一顆雄心的。而且相信他也是有這樣的能力。過了這么多年,我還是覺得他的能力很強,絲毫沒有改變。
家里的境況雖然是越來越好了,但是也會有落差。身邊的很多親戚都說爸爸生活得最舒服,可是他也有自己的苦惱和無奈。因為身邊的大多親戚是做生意,做生意遠比我們上班更難,可是條件卻會好很多。
他經常會感嘆,卻不會比較,或許是知道各有各的難處。況且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自然對很多事情看得更透了。當我有疑惑時,執著于錢的時候,他也會提點我,不要太在意,早晚都會有的。
或許我們身處一個小圈子,可是人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執著的做一個眼里有光,心里有夢的人。
看到這么一段話:我向往的生活不過就是干凈的圈子,規律的生活,中意的人,白天有說有笑,晚上還能睡個好覺。 ?
這其實已經是我過著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