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段話,“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的過程”。名師就是大樹,能改善一方環境且在枝葉間閃動的精彩,名師啟發了我們,名師的課堂是個有魅力的地方。于是我非??释苡袡C會與名師近距離接觸,希望能聆聽到他們的教育思想,親眼目睹他們的教育風采,讓自己從中受到啟發!鶴城名師宣講堂已過去五講了,每一次我都積極學習,并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自己的實踐當中去,在實踐中也不斷的反思自己,讓自己在不斷學習,敢于實踐,認真反思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個人素養。2021年11月26日,我有幸聆聽了龍江縣頭道鎮中心學校的張金娟老師的精彩講座《在學習中提升,在實踐中成長》,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想提升就需要學習,想成長就需要實踐,讓我真正領略了名師的風采,感受到了她對教育的情懷和對學生的那份深情的愛,也感受到了她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她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廣,鉆研之深。
張老師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精彩的分享:
首先,春風化雨柳成蔭——科任工作。張老師在從事科任工作的時候就非常善于學習,并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她向書本學習,向同事學習,還從網上進行學習。回顧我的教育生涯,這一點和張老師很相近,就連她讀過的書有好幾本和我讀過的書都一樣,比如《幸福的方法》《向前一步》《教育學》,《心理學》等,還有教育名家朱永新、蘇霍姆林斯基的書籍都是我曾經拜讀過的。正如她所說“讀書是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收獲”,富有詩書氣自華!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確,讀書對一個教師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一個不愛讀書的老師,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另外,張老師通過網絡學習,找尋一些名師之家,搜索一些學習平臺,關注學習公眾號,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我也是經常參加網絡學習的,關注了很多公眾號,曾經從線上網絡學習走進了線下學習,曾去過上海參加火柴公益教師成長營,去蘇州參加全國第五屆教育行走研修營,目的就是要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為我所用。張老師堅持寫反思、隨筆和教學日記,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作為一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更應該注重思所得,發揚自己的長處,發揮自己的優勢;思所失,要汲取教訓,彌補不足,還要加深研究,解惑釋疑,要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我也經常寫反思,隨筆和教學日記等,我曾撰寫簡書文章281篇,共計32.8萬字,還有美篇和公眾號。通過這次張老師講座,更加深了我如何更好地去反思,去實踐。
其次,好雨潤物無聲———班主任工作。張老師之所以能夠成為名班主任,她主要做到了三點:學習與思考同行,做實與做細相伴,總結與反思攜手。從張老師身上學到了班主任對學生的那份情懷,對工作的一絲不茍,正如她所說“教師的幸福雖然簡單,但卻讓我充滿了人生的價值感!她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當做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的兒童”都當做研究的對象,我們一定要學習她善于思考,勤于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這樣才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再次,心染芝蘭久自香——實踐探索。張老師,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帶動和影響的作用,她嘗試多種途徑進行教育教學實踐。她在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中所提倡的“四個維度,20個視角,68觀察點”可稱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大探索,她的確是一名研究型的名師,她擁有自己的主張和思想,擁有講臺和平臺,也不缺乏自己的榮譽和獎章,但作為名師了的她,更擁有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從她的實踐中真正看到了在“雙減”背景下如何體現減負增效的,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了實處。
聽名師講座如同與大師對話,讓我深深的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以名師為榜樣,勤奮而有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于自己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