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奏響鄉村振興“奮進曲”
“要深化文旅體融合,豐富旅游業態,打造‘多彩貴州’文旅新品牌?!?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在貴州考察時,為貴州文旅發展指明了方向。一直以來,貴州堅守 “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的目標,積極探尋 “旅游 +” 的融合發展路徑,整合各類文化資源,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擦亮 “多彩貴州” 這張文旅名片。在貴州的廣袤大地上,文旅融合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新動能,為鄉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貴州,這片充滿魅力的土地,歷史底蘊深厚,民族文化更是多姿多彩。千百年來,眾多民族在這里交流交融,共同創造了絢爛的民族文化。苗族刺繡、布依族蠟染、水族馬尾繡等少數民族的“指尖技藝”,如今已逐步轉化為帶動民族地區致富振興的 “指尖產業”。在侗鄉特色產業基地,不僅有傳統的刺繡、蠟染展示,還有與陶瓷、竹編等 “跨界” 融合的時尚非遺產品。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陸勇妹,從跟隨老一輩學習技藝,到如今帶動眾多婦女就業創業,她見證了特色文化在市場需求推動下煥發新活力的過程。其所在合作社去年總收入達 1000 多萬元,繡娘們有的在合作社工作,有的自主創業,非遺技藝真正成為了致富的金鑰匙。像肇興侗寨,秉持 “以保護促利用,以利用促發展” 的理念,將民族節日、非遺技藝打造成特色文旅產品,培育了眾多傳統手工藝企業以及酒店、民宿、餐飲店,2000 多名村民因此吃上了 “旅游飯”,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
除了民族文化與旅游的融合,“村超”“村 BA” 等特色文體旅項目也在貴州鄉村蓬勃發展,成為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每逢周末,村民參賽隊在綠茵場上激烈角逐,為游客帶來精彩的 “文體嘉年華”。以 “村超” 舉辦地榕江縣為例,隨著賽事持續火熱,全縣將流量轉化為 “留量”,因地制宜培育多元 “超經濟”。榕江的特色美食、土特產借助 “村超” 的東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品嘗、購買,帶動了鄉村旅游消費?!按宄?舉辦以來,榕江縣累計接待游客超 1700 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約 200 億元。這些源于民間的文體活動,不僅豐富了鄉村的文化生活,更成為了鄉村經濟騰飛的助推器。
“中國天眼” 的落成啟用,讓平塘縣克度鎮這個原本深藏在群山中的小鎮,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 “天文小鎮”。天文體驗館、時光塔、天幕街等充滿科技感的設施拔地而起,世界各地的天文愛好者紛至沓來。景區積極推進 “天文 + 旅游” 融合發展,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服務,眾多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在這里,科技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為鄉村發展開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在推進文旅融合的進程中,貴州還不忘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一方面,積極改造提升鄉村步道、景區索道、停車場等公共基礎設施,讓游客出行游覽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大力支持重點景區發展智慧旅游,讓數據“多跑路”,游客 “少跑腿”。完善的基礎設施,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讓游客在貴州鄉村能夠擁有更加舒適、便捷的旅游體驗。
文旅融合為貴州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新動能,不僅帶動了經濟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還傳承和弘揚了民族文化,提升了鄉村的文化軟實力。展望未來,貴州應繼續深挖文化資源,創新融合模式,完善配套設施,讓文旅融合這把“金鑰匙”,開啟更多鄉村振興的新大門,讓貴州的鄉村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大步邁進,奏響一曲曲激昂的鄉村振興 “奮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