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給老師送紅包?
作者:毛豆君
今天打開郵箱看到的一封郵件:歡迎為倫敦下屆市長投票及給參選人提意見。郵件里還給出如下信息:倫敦市長有權利規劃使用170億預算資金用于倫敦經濟建設,比如:倫敦市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及其他重要服務設施建設還有房屋建設規劃等等;某某競選人提議如果自己當上市長后就打算開通某個地鐵站;某某組織了7000多人的簽名倡議下一屆倫敦市長重新考慮760戶西倫敦人民的拆遷的問題。。。。。。
提到倫敦市長,我不由得想起在2010 年的時候, 女兒曾與其他兩位同學被指派代表周末音樂學校到市政大廳演出的任務。據說那天的觀眾有包括現任倫敦市長在內的100多位商業巨頭,這次演出只是一個為學校獲取政府捐款的形式。當三個孩子們在演出的時候,市長的秘書就把我們--------三位孩子的媽媽們還有周末音樂學校的負責人JOHN 帶到大樓里的咖啡廳小坐,給我們買完咖啡和點心他才離開。女兒當初所在的音樂學校是在東倫敦的TOWER HAMLETS,這所周末音樂學校對該地區的學音樂的孩子們是免費開放的,因此學校運作的所有的資金來源都需要依靠市政撥款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捐款。最幸運的是女兒在2012 年還由這所學校推薦參加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的演出,在演出前的4個月的辛苦排練中,女兒和其他被選派的79個小學生樂手們每個周末都和倫敦交響樂團的專業演奏家們一起排練,這個經歷至今還是她最值得驕傲和難忘的體驗!
當國內的朋友了解到我女兒得到了這么多”擠破頭”的機會都忍不住問我是不是給老師送紅包了呢?現在想來我當初還真是應該給那學校的老師送上我真心實意的紅包!5年前我們全家還不是英國公民,女兒就被無償地享受了這么優質的音樂學習條件并在小學階段就獲得了這么豐富的音樂體驗,而且她一路學習兩門樂器以來從沒想到過要放棄,現階段還在中學里獲得了4年的音樂獎學金的榮譽和樂此不疲地參與著學校多個樂團的活動。
那么,我為什么沒有給老師送禮呢?我想我是被這邊的文化給同化了。女兒是5歲來英國上的一年級,從第一年開始,每逢圣誕節和教師節孩子們就主動給老師做賀卡或買賀卡來畫上畫或寫上幾行字來送給老師以表示對老師節日的祝賀!記得有一年春節我去學校接女兒,臨走的時候我告訴她的老師:“這兩周都是中國人的新年,你隨時歡迎來家與我們一起慶祝啊!”老師面帶微笑地說:“我當然希望能有機會去你家感受一下中國新年的氣氛,但是學校有校規‘本班老師不可以去學生家做客’。”所以這個邀請直到兩年后的春節她不再擔任女兒班上的老師時才得以實現。再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做家長的也漸漸地覺得跟老師套近乎實在是沒有必要,大家各就其位,各盡其職!
現在女兒上中學了,情況依然沒變!女兒只專注她學生份內的事就好了,如果學校有任何信息需要周知家長比如,學校要換新校長了;某科老師要離開了;某位老師被學生控告有性騷擾行為,學校正在走司法程序;學校有旅游活動需要繳費的情況等等,家長幾乎每天都會會收到女兒學校發來的郵件!這么說來,做家長的我們每年只有一次見各科老師的機會,那就是:期末家長會。家長會那天,所有同年級的各科老師都會在學校小禮堂里接待每位前來的家長帶著她們的孩子一同坐在她們面前,并簡單的匯報一下這學期該同學該科目的考試和作業情況,老師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各種表揚和鼓勵的話,以至于我們的中國家長都覺得這個家長會沒有參加的必要性,因為我們的教育背景告訴我們:只有老師對你孩子不滿意的時候,家長才有必要出現被老師訓斥!如果孩子在學校一切安好,中國的老師是不會惦記家長的!
我雖身在海外,理當不需要給女兒的老師送紅包,但我也不鼓動我國內的朋友不要給他們孩子的老師送禮,畢竟兩邊的文化和游戲規則不一樣。10年前,我們全家出國前女兒在國內上了兩年幼兒園。當時進這家當地的好幼兒園是托人找關系才進的,進去后不久從其他孩子的家長那兒了解到:每逢佳節,他們都給每位老師送200元紅包。我考慮后決定只給每位老師送100元紅包,我的理由是:我的孩子不需要特別照顧,只要不被老師因為家長沒送紅包而受到欺負就行。后來有一天女兒跟我說她中午午睡時被安排睡在靠墻的位置,墻上經常有飛蟲,所以她害怕睡午覺!我于是讓女兒自己跟老師說一下自己的情況,但后來女兒回來跟我說:“老師說讓你親自跟她說!”我最后還是沒有去學校替女兒解決這件事情,只是一直被氣憤地領悟到:紅包不僅要送到,而且要到位!
這件事不久,我們全家因為老公工作的關系來到了倫敦。我們全家都深愛著日益進步的祖國,盡管這個曾經讓我們頭疼的紅包事件至今還是我國內朋友揮之不去的糾結!最后我想對我國內的朋友們說的是:紅包該送還得送啊,要不然受罪的是咱孩子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