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對于流浪的印象,最初來自于三毛的《橄欖樹》。那時候對歌詞的寓意和背景一無所知,只記得最后的歌詞——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 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
為什么流浪 為什么流浪 遠方
為了我 夢中的橄欖樹
后來走的地方多了,看過的形形色色的人也多了,其中不乏真正的流浪漢。于是流浪這個概念變得具體,而不僅僅是詩意。
在舊金山市中心行走過的人,大概都對滿街的流浪漢有印象。是的,這座城市來往著硅谷精英,也因為其四季如春的氣候,是眾多流浪漢的常駐地。
開始坐公交車后,接觸流浪漢的機會多起來了(這里定義的流浪漢,不是乞丐,只是穿著打扮特別不注意衛(wèi)生,當然經常會扣個大桶當街表演打擊樂賺點錢,沒有長期工作可是不代表身無分文,喜歡游蕩在街頭,往往露宿大街的人)。有時特別排斥,因為公交車上總有一種驅之不去的尿騷味(舊金山公交車上若是流浪漢硬要上來,一般也不會趕走)??墒浅バl(wèi)生這點,觀察人還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我剛剛正坐在Van Ness的公交車上,對面坐著一對流浪漢打扮的情侶,都背著臟兮兮的大包,掛著一大號Aquafina塑料空水瓶,男人留著濃密的絡腮胡,女人梳著臟辮,臉都曬得黑紅黑紅的。似乎一身家當都背在身上了,軍綠色和橘紅色的大衣感覺已經一個月沒洗。女人的靴子兩只顏色不一樣。兩人偶爾說幾句話,大多時候在對視,在我們交集的幾站時間里,男人牽過一次女人的手,女人笑得很開心。
三個并排座位,男女各坐一邊,中間趴著他們帶著的汨羅貓,懶洋洋地占了一整個座位。流浪漢的標配一般是流浪狗,貓算是特殊了。時而瞇著眼,高冷,但是友善。一個黑人小女孩試探性地去摸了摸她,并沒有攻擊。陽光很好,灑在座位上。雖然還是很臟,還是有種怪味,可是突然覺得畫面很美好。
舊金山政府是以這么多流浪漢為恥的。因為流浪漢帶來了很多不穩(wěn)定因素,包括衛(wèi)生問題和城市治安。流浪漢最多的Tenderloin地區(qū),就在城市主道Market Street街附近,再旁邊就是金融區(qū)。造成問題的本質自然是越來越高的房價。然而,若是本著存在即是合理的態(tài)度看,流浪漢也不一定是被動不得已才選擇流浪的。
我是大概永遠不會選擇這樣的生活的。自由和流浪是有代價的,我永遠無法放下自尊心,放下舒適的生活,放下家和親人,放下責任。路上遇到流浪漢我還是會害怕,還是會避開。因為我們不是一種人。可是還是會在心里默默欣賞這種存在方式,不用看別人臉色,不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帶著所有的家當,說走就走,四海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