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中午,正在陽臺晾毛巾,突然聽到呼呼的聲音,順著聲音一看,那只貓正趴在陽臺櫥柜的小格板上,嚇我一大跳。跑到我的地盤上來,還呼我,不禁向它靠近了一些,那只貓微微動了動身子,眼睛瞪得更圓,呼的聲音更大了。
這應該就是昨晚那只貓了,橘黃色,帶點花紋,黃白相間,看起來還挺漂亮。裝作驅趕它的姿勢,雙手去掌,嘴中發出“去去”的聲音,試圖趕走它,它并沒有挪動的意思,只是呼聲一聲比一聲緊,一聲比一聲大。
不敢貿然行動,怕它傷著了我。那天女兒說,她一同事不小心被貓抓了,打防疫針特疼,據說針劑的量,是根據人的體重配比的。平時就怕小動物,遇到貓狗之類的,都敬而遠之,這樣一說,更是惹不起躲得起了。
但它未經同意,就占領我的地盤,還是有意見的,這是一只不禮貌的貓。家中那位剛好走過來,于是對他說,這貓,跑到咱家來,還呼我呢,有點喧賓奪主呀。那位湊近一看,他比我膽子大,離得更近一點,貓又立起來一點,那位發現了貓的肚子下面還有小貓,還未睜眼呢,原來貓跑到這里下小貓來了,真會找地方,可能也是無奈之舉吧。
一般情況下,也要找個相對安靜且隱蔽的地方吧,就在這陽臺之上,就在這櫥子中間,連個遮擋的地方也沒有,只是一個塑料袋,裝了一些雜物在里面,它把那當成了屏障??蛇@人來人往,休息不好呀,我們進出客廳都要經過這。瞬間同情它了,估計暫時沒找到更適合的地方吧,算了,不趕它了。
悄悄的離開,怕驚著了它,同時將此事告訴了家人們,當然,主要是女兒了,那位已經先我一步知道了,自此我們對它們多了一份關注,每次進進出出,都會朝那看上一眼,每次看老貓都在那瞇著眼休息,小貓卻看不見,應該是被它藏匿在身后了。納悶了,它們吃啥呢?就算是小貓吃奶,那老貓吃啥呢?老貓不吃,又怎樣產奶呢?家人們同樣的疑問,好奇心作怪,我們將攝像頭轉向它們,密切關注著它們的動態。
對貓毫無興趣的女兒,也突然來了興趣,得空就拿出監控看一看。老貓出去了,可能是去覓食了,真想把小貓抱走,女兒在群中發著信息,同時開玩笑的說,抱走小貓的最好時機,趁機去看了看,原來有兩只呢,怯生生的躲在櫥子的最拐角。
俗話說,一龍二虎,三貓四鼠,記得關于貓的下崽,有這個說法。小時候家中養過一只貓,是別人送的,說生了兩只,就送出了一只。當時聽說一龍二虎,就給那只貓取名為二虎子,養了一段時間,養出了感情,每天放學回來,都逗它玩耍,那時老鼠也多,二虎子抓了不少老鼠,后來不知被誰家的老鼠藥毒死了,很是傷心,想將它埋掉,媽媽說貓死了,一般都是掛在樹上,于是用一個竹籃子裝上二虎子,掛在樹上。從此以后,再沒有養過貓。不想養小動物,也是不喜歡這傷感時刻。
貓媽媽回來了,趕緊離開,不知道找到了吃的沒有,那么迅速歸位,護著它的兩個孩子,看來護孩子是天性啊,動物都是如此。這只貓護得狠,稍微一靠近那個區域,就警覺起來,面露敵意,發出呼呼的聲音。于是貓所在那個區域,我去的就少了一點,一是怕擾了它們,二是怕那個地方不衛生,有細菌,畢竟是流浪貓。
女兒不在家中,只能通過監控視頻,了解貓的動態。周末回來,急不可耐的跑過去看,看到那個貓媽媽無精打采的樣子,估計是餓了,很是心疼,我們同情心又泛濫了,實在忍不住,那位找出了一根火腿腸,切成塊狀,用盤子盛著,放在了貓媽媽的面前,老貓放下了警戒心理,毫不客氣的吃了,估計是餓極了吧,但這一點估計是不夠的,這幾天也許沒找到好吃的吧。
貓媽媽的精神越來越差了,眼睛中失去了往日的光澤,那日看著它,感覺精神萎靡的樣子,雙目中充滿憐憫之色,決定用魚湯拌點飯給它吃,女兒甚至提出了買貓糧,這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原先她也是排斥養貓的,當然我也是,就在前段時間,有人在我們家門口投喂流浪貓,我們還與他據理力爭呢。
一個月的時間,自己也開始準備投喂了,主要是不忍心看到貓媽媽挨餓,貓媽媽吃不好,兩只小貓咪也該挨餓了。
老貓來了,沒有商量的,就占地為營了,還有安家的趨勢。不過,來得這幾天,倒也給我們增添了不少樂趣,甚至有了給它們安個家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