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周還在讀楊先生的人生感言,還在與同事感慨楊先生舉重若輕、云淡風輕的性格,突然就看到了各大媒體推送的老先生過世的消息。難過之余,我為老先生高興,終于如她所愿,可以回家了。最近在讀的《百年風華楊絳傳》才剛剛過了一遍,將略有感觸的部分摘錄如下。
【原文】救國救民是很復雜的事,推翻一個政權并不解決問題,還得爭求一個好的制度,保障一個好的政府。
讀書筆記:正是如此。
【原文】他反對置買家產不僅是圖省事,他還有一套原則:對本人來說,經營家產耗費精力,甚至把自己降為家產的奴隸;對子女來說,家產是個大害。他常說,某家少爺如果沒有家產,可以有所作為,現成可“吃家當”,使他成了廢物,也使他不圖上進。所以楊蔭杭對楊絳等人明明白白地說過:“我的子女沒有遺產,我只教育他們能夠自立”。
讀書筆記:在多年前楊老先生就已經有了房奴的理論,自己的思想也與目前的歐美大家如出一轍,培養子女獨立自強,不以遺產作為孩子成長和發奮努力的累贅。
【原文】父親也常常只說一句話:“世界上的好東西多著呢。。。”。我私下的反應是,“天下的好東西多著呢,你能樣樣都有嗎?”
讀書筆記:另有一句,我們一般妒忌的,都是身邊人。心胸放寬,知足常樂。
【原文】起初,楊絳以為肚里懷個孩子,可不予理睬。但懷了孩子,方知得把全身最精粹的一切貢獻給這個新的生命。
讀書筆記:懷了孩子,生下孩子,撫養孩子的每一天,都是把自己最精粹寶貴的部分貢獻給他。不由自主地會想到他的冷暖。也許這就是本能。但為何本能永遠都只是看到自己的后代而不是長輩?
【原文】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遇的傷心事,悲苦得不知怎么好,只會慟哭,哭個沒完。我至今還記得當初的悲苦。但是我沒有意識到,悲苦能任情啼哭,還有鐘書百般勸慰,我那時候是多么幸福。我自己才做了半年媽媽,就失去了自己的媽媽。常言“女兒做母親,便是報娘恩”。我雖然嘗到做母親的艱辛,卻沒有報得娘恩。
讀書筆記:最動容的部分在于,悲苦能任情啼哭、還有鐘書百般勸慰。后阿圓、鐘書先后病逝,楊先生的悲苦卻是壓在心頭,再也無處可訴,真正是人生之痛莫過于此。
【原文】雖然遭厄運播弄,卻覺得一家人同甘共苦,勝于別離。
讀書筆記:同甘共苦、勝于別離。
【原文】淚和笑只隔了一張紙。
讀書筆記:想要笑時便縱情歡笑,有淚時也不必強忍。擦干眼淚,生活依然繼續。
【原文】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讀書筆記:任何時候都需提醒自己平常心,在最真我的狀態才能辨清黑白是非,找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