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同學們長大想當什么?
同學:我想當…
軍人
警察
醫生
老板
畫家
歌唱家
飛行員(現在可能都是宇航員了)
……
到頭來,唯獨兩個角色沒人選擇:老師和農民。
當然了,那些保家衛國的宏偉大志,也基本都沒有實現。
現在回憶起課堂上大聲向全班宣示夢想時,覺著當時好幼稚,也是單純和童真,現在依舊向往。
我們的六年級畢業照
沒想當農民也不奇怪,如果你說了,會被指責“這孩子沒出息”外,我們本身就是農民的兒子,不愿子承父業,把夢想定的遠大一些。雖然現在大多數人戶口薄右上角戶別一欄依舊寫著“家庭戶”。(城鎮戶口薄寫的是“非農業家庭戶”)
不想當老師,可能是受到老師的日常影響。
在老家河南,2000年以前,老師一個月工資幾百塊錢,男老師騎著大鳳凰,女老師騎著小鳳凰,車把上基本都掛著暗色系帆布包,雖然吃著“皇糧”,但也沒比普通家庭經濟優越很多,還不自由。
總之,小時候想當什么是和錢直接掛鉤的。有了錢,不再為向父母要1毛、2毛的零花錢而被訓斥。
鳳凰牌單車
小孩兒的努力方向是賺錢。有遠見的父母會想盡辦法讓孩子到師范學校讀書(現稱中專),畢業了直接當老師,文化人=有出息,不用在面朝黃土背朝天,不光是在學校課堂“吆五喝六”,而且還會受到十里八村人民的敬仰和愛戴。
更酷的是,瀟灑騎著鳳凰自行車從村東頭到村西頭,中間會被村里人大人小孩兒尊稱:x老師,回來啦、放學啦!爺爺奶奶輩的會說:他們家祖墳上一定是冒青煙兒了。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因此,我們也從小到大都會聽到老師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接地氣點兒就是:現在不好好學,長大了還是農民!真扎心啊。
不過,在我小學四年級,教語文的毛老師曾說過一句話:摔倒也可以很美好的。現在仍記憶深刻,17年不忘。之所以深刻,是因為老師把他的“壯舉”升華了。
某天,清晨,雨,沒有電閃雷鳴和肆意瓢潑,紛紛落下,一切都顯得很自然。
然而,我們的毛老師在騎車來學校路上,摔倒了,好巧,被同學們看到了。
他迅速站起,沒發生一樣,推車繼續前行…
腦補一下當時的情景,我毛老師什么表情不知道,但是同學們的表情可以用“我的天吶”還原。
第二節語文課,毛老師的到來打破了我們蓄謀已久的自習課,他沒有向往常一樣說“請坐下”后開始盤點昨天布置的作業和課后復習,而是站著,雙手扶講臺,上身微向前,主動說他早上騎車摔倒的“壯舉”。
他很清楚的,不主動“交代”同樣被學生議論,那個年代總讓學生寫作業、回答問題的老師不受多數同學的愛戴,巴不得老師天天請假。
咳!老師要開講啦!30多人的教室靜的能聽到小雨點打在塑料窗戶紙的聲響。
他很得意的說:早上來學校的路上騎車摔到了,你們知道我當時在想什么嗎?
同學們想笑,忍住了,不語。
接著說:摔倒那一刻我就看地上有沒有錢讓我撿!
同學們瞬間沸騰了!哦!吼!再腦補一個我的天吶!
機智、狡詐、幽默、滑稽、睿智...四年級學到、想到的詞全部用上都無法形容我毛老師的精妙演繹。
又說:如果再糟糕一些,不幸滑到河里了,那我就順便在河里洗個澡、抓條魚!
小時候洗澡抓魚就是這么拼
“同學們,滑倒的確不是令人愉悅的事,糟糕透了,那誰又能保證你永遠一帆風順呢?既然已經這樣了,那就變換下思維,把煩心事想的美好些,結果也就沒那么糟糕了,甚至有意想不到收獲,凡事皆是如此,慢慢你們就明白了。”
此時,取笑被佩服所取代,他坦誠、幽默教導我們,把糟糕演變成了哲理,我一直念念不忘。
想起老師騎車背影,感覺和看上圖類似
我知道他的名字,住哪個村,記得他當時的樣子,現在差不多65歲,只是十七年不見了。
有一位智者說,對恩師最好的報答就是:好好活著,把美好的事物傳承下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