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上海是沒有秋的,天氣剛剛涼快正琢磨著去哪賞秋呢,一場雨下來已經感覺到了冬天的氣息。
隨著公交車的一個卡頓我被半推著踏上了濕漉的地面,雨不大,但是十分鐘足以淋濕透衣服。這讓我很尷尬,不跑怕是一會外衣會濕透,跑的話又無法享受這雨中的愜意。在我觀念里細雨中漫步是一種美妙的感覺,類似聽《雨中漫步》時可以回歸內心的平靜。不過一陣風吹過讓我這個瘦子不禁打了哆嗦,不覺加快了步伐。
回去的路上每天都要經過一座天橋,走在橋面上聽著車流經過時比平時大了很多的聲響,就像車行駛在塑料袋鋪就的路面一樣。在我走到橋中間時看到一個和我一樣沒帶傘的人背對著我坐在橋頭的臺階上,手機的反光映出長長的頭發讓我判斷是個妹子。走近了看到更多的細節,她的右手邊放著三四個空酒瓶子,拿著手機在不停地和人聊著天。
我放慢了腳步,但并沒有停止。內心告訴我少管閑事,還是先吃個熱飯避避雨吧。接下來我一路小跑著跑進了一家路邊小店,點了一碗熱騰騰的面。
我吃著面,那個雨中喝酒的姑娘的身影卻還是一直在我腦海里。我考慮著各種可能。也許和家里人吵架啦?和男友分手了?職場上受委屈啦?這讓我聯想到了老家發生的一件事情。我的小學老師和他老婆由于一些家庭瑣事經常吵架,后來他老婆自殺了。這件事輿論上給了老師很大的壓力,鄰居們開始對他指指?點點。
我開始擔心喝酒的姑娘會想不開從天橋上跳下,趕忙返回了天橋上。還好擔心的事并沒有發生,人已經走了只剩下幾個空酒瓶子。我撿起空酒瓶子扔進垃圾桶,也許她已經回家了或者有人把她接走了,希望她能喝點熱水睡個好覺。
下雨天一個姑娘坐在天橋上喝著酒,也許微信聊天在告訴對方她在做什么,向對方施壓去做些妥協。一個婦女以自殺的方式告訴鄰里自己收到多大的委屈,讓輿論站在自己這邊。
我覺得這些過激行為是為了爭奪話語權或者是表明自己的態度,作為弱勢群體只能通過自殘來換取別人的同情或者強勢一方的讓步。
然而身邊的很多例子告訴我,這些過激的行為并沒有使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只是暫時獲得了憐憫。而且引起這些爭吵的事情往往就是瑣事,或者說是平時積累下的情緒。激烈的爭吵只是情緒的釋放,引發爭吵的小事只是導火索而已。
那么怎么避免情緒的不斷累積呢?當雙方發生矛盾時就坦誠布公地通過談話說出彼此看法的不同,不要因為是小事就不好意思說出來,怕對方以為你事逼,你不說對方不會知道除非對方情商很高。
情緒就像水一樣,一件件小矛盾導致一個個小情緒,小情緒就像小溪流滋潤了雙方的關系。但是千萬記得建立起合適的水利調節機制,不要讓這些小溪流匯聚成大江大河,導致不可收拾的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