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電腦依然沒有修好,又是一個美美的晨讀課,我不想撲滅孩子們學習詩歌的熱情,自己也挺享受晨起讀詩的感覺,就趕緊和六年級換班,利用手機共享熱點來學習詩歌。
在復習了《墨梅》和《早梅》兩首詩后,來自西藏的楊彩霞老師帶領我們走進“暗香浮動月黃昏”冬季小課程。
圖片發自簡書App
西江月·詠梅
【唐】蘇軾
馬趁香微路遠,沙籠月淡煙斜。渡波清徹映妍華。倒綠枝寒鳳掛。
掛鳳寒枝綠倒,華妍映徹清波。渡斜煙淡月籠沙。遠路微香趁馬。
此詞作于宋哲宗紹圣三年(1096年)十一月,是時,東坡61歲。紹圣三年七月十五日,東坡侍妾朝云去世,他作下兩首梅花詞《西江月》予以悼念,這便是其中一首。
這首詞是以“梅”格喻朝云。全詞,采用上片尾句字倒行的回文形式,構成了下片的另一情境。詞人沒有直接寫朝云,而是從梅—鳳—人的互喻象征意蘊,渲染了梅的紅葉,鳳的紅喙,以此襯托出朝云的紅顏。這種文體寫作起來,難度較大,但詞人非常自然地構成了新的意境,塑造了新的形象。
圖片發自簡書App
為了更好地理解回文詩的特點,我有意讓孩子們去發現這首詩歌有什么特點?孩子們似乎沒有發現什么,只是說寫了人、鳳、梅,是一首詞。
我繼續啟發,倒著讀讀試試?
“這首詩可以倒著讀,和順著讀的字是一樣的,意思變了!”孩子們驚喜地說著自己的發現。
我讓孩子們把重點放在朗讀并品讀古詩上,一句句讀,一遍遍讀,不知不覺,孩子們的朗讀中有了感情,一些孩子走進了詩歌的意境中。
圖片發自簡書App
孩子們知道這是本學期的倒數第三首詩,下周五以后就暫時沒有彩虹花晨讀課程了,都很珍惜,坐得端端正正,認真聽課、記筆記、畫畫。他們已經養成了詩配畫的好習慣,經過評選,孩子們推選王慧芳和衛夢媛的詩配畫為這節課的優秀畫作,她倆都很開心。
臨近期末考試,讀回文詩,繼續學習彩虹花晨讀課程,無疑給我們的復習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