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個朋友圈瘋傳的視頻,視頻中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被同齡同學群毆的真實事件,在長達三分半的視頻中,這個小孩多次被踹倒、揪頭發扇耳光、被多人圍毆、甚至在被迫鞠躬跪下后仍被拳打腳踢,是怎樣的恐懼令他嚇得忘了反抗、忘了逃跑、甚至被打的哭都不敢哭出聲?隔著屏幕的我都被這幾個施暴的“熊孩子”嚇到了,如此的囂張跋扈、如此的成熟老練、如此的殘忍暴虐,此刻,我覺得沉默才是真正的幫兇!我無法控制自己激動的心情,因為,作為一個母親,無論如何我都無法容忍孩子受到如此屈辱和欺凌,這種行為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狠狠的沖擊到了做人的道德底線。平時我們都教育孩子要善良,可善良的孩子不僅得不到最基礎的安全保障,反而在外受人欺凌,我們該怎么辦?難道教孩子也變得兇悍一點?!
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的“熊孩子”呢?以前,我總覺得調皮搗蛋、缺乏禮貌的孩子是“熊孩子”,叫的時候甚至還帶著那么一絲寵溺的味道,忽略了“熊孩子”們這些蠻橫無理的行為背后的危險性。可如今看來,“熊孩子”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蠻橫、傷害、暴力、甚至還有殘忍,假如,視頻中挨打的是你自己的孩子,你還能熟視無睹、繼續容忍嗎?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不斷涌現,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可我們目前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非但沒有好好的保護受害的未成年人,反而成為了某些年幼施暴者的“免死金牌”,很多未成年人施暴者即使犯下了滔天罪行,最終都因為不符合刑事犯罪責任年齡的最低要求而無法入罪,甚至,有的只是進行輕微的道歉和學校的批評。雖然有些“熊孩子”的家長作為監護人承擔了民事責任方面的賠償,但對于施暴者本人來說,卻遠遠達不到懲戒教育的作用。對施暴者而言:“原來這么簡單就能搞定?無非是父母賠點錢說幾句好話就可以解決問題!”未成年人的犯罪成本如此之低,不就是放任和變相鼓勵未成年人犯罪嗎?誰能保證下次施暴會不會更猖狂、更殘忍?
每個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天真無邪的,都是純凈的天使,是誰讓這些“天使”變成了如今的“校園惡魔”?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反射鏡,恐怕這些“熊孩子”們的父母是該好好反思一下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失敗沒有為孩子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再加上充斥暴力的游戲、網絡、電視等多媒體信息的沖擊,使青少年喪失了自我,丟掉了該有的是非判斷能力,缺乏自律和自控力,甚至分不清現實與虛擬之間的差距,這樣的孩子,就像一顆逐漸長大的定時炸彈,再不矯治、再不嚴懲,社會的文明秩序何在?道德底線何在?其他善良孩子們的安全何在?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個別案例就氣的蒙蔽了雙眼,還是要客觀的看待此事,要消除校園暴力,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共同努力。政府也需要盡快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和切實可行的懲罰體系,對于“熊孩子”們的犯罪行為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矯治,不然,在任其發展下去,對無辜的受害者和家長來說,就是赤裸裸二次傷害。同時,也應該設立專門的社工部門,對犯罪青少年及受害者進行長期的輔導和心理治療,撫慰其心靈的創傷,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盡快擺脫犯罪所造成的陰影。
薇薇咨詢師
微信:xiaoyaoyao210
簡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二級婚姻家庭咨詢師,擅長處理個人成長,情感危機,親子關系,家庭關系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