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四周夜深人靜,當人們已酣然入眠時,各地的農批市場,卻人聲鼎沸、交易活躍、喧鬧,正是大大小小的零售販菜人等,在向批發商買貨進貨,忙碌持續至黎明四、五點鐘,進貨來的菜,就被這些辛勞的販菜人,整齊碼放在了星羅棋布于全市的各肉菜市場自己的檔位上,這是一道充滿期待的亮麗風景。此時徜徉在各肉菜市場,你就能看到:青菜檔、魚檔、豬肉檔、牛肉檔、羊肉檔、熟食鹵肉檔、干貨檔、河粉檔、豆腐檔 ...... 各種商品條檔,大大小小辛勤的販菜人,在各家門店、攤位上,強睜著睡眠不足、挨夜熬得通紅的雙眼,已經在整理、摘揀、擺放、陳列、碼放,六點鐘左右,就已經有早起的顧客光顧了,稱一把新鮮青翠欲滴的生菜,賣一尾活蹦亂跳的草魚,割半斤正宗黑豬肉,一位、兩位、三位、...... 六點半、七點鐘,隨著人流的增多,肉菜市場熱鬧起來了,市場不時傳來販菜人向路過自己攤前的顧客忙碌地兜售、吆喝、叫賣聲:“今天麥菜便宜了哦,只賣兩塊八一斤了哦,......”“大白蘿卜,才九毛九一斤啊!......”“好肥大的鱸魚,十五塊錢就可以買一條啦!......”有就這么扯著嗓門高聲喊著的,也有借助事先錄制好的揚聲器不停叫喚著的,人潮涌動、繁忙喧鬧而有序的市場,因了這一聲聲此起彼伏的唱喝,更顯得熱鬧繁忙。顧客們彎腰選菜的、問價、還價的,販菜人過秤、找錢、遞袋子、削萵筍、燙豬腳、剖魚的、...... 整個市場熱鬧極了!
中午十二點午飯時分,至下午三四點前,這段時光肉菜市場客流較少,賣菜人在各自的條檔上,可以歇一歇、瞇一瞇、打個盹,小睡一會兒。到了三點半、四點來鐘,人們午休時間過后,賣菜人又得忙碌起來了。人來人往,人流進出,就這樣,要忙到夜晚七、八點鐘,早賣光菜的檔主,就早些兒收檔了,但往往心里會埋怨自己今早進的貨源少了,盤算著明天要多進一些;進的多的檔主,會埋怨自己咋就進了那么多的貨呢?明早得少進一點兒。
晚上八、九點鐘左右,除了一些食雜店還開著店門營業外,各條檔基本都已收了攤,肉菜市場也人影稀少,清潔工們開始清掃市場街道了。晚上十點鐘,各家店、檔都已關門、收檔,檔主們也都已回到各自的家中或門店,稍作整理收拾,就得抓緊時間睡覺了,必須得早早地安歇,凌晨還得起早床進貨。此時唯有浩渺深邃夜空的漫天繁星眨巴著惺忪的睡眼還在眷顧著寧靜的肉菜市場,此時的肉菜市場一片漆黑、靜悄悄的,沒有了白天的繁忙、喧鬧,與白天相比,恍如兩個世界。
什么是“勤勞”?到肉菜市場來瞧瞧,從早到晚,日復一日,雖說是因了謀生、賺錢欲望的驅使,但只要看到了他們------大大小小早起辛勤的賣菜人,一張張疲倦辛勤的笑臉、忙碌的身影,從他們這兒,你也可以了解“辛勤”二字的含義。
有人稱他們為“菜販子”,語氣里不乏輕蔑,這個詞的語境也似含貶義,然而誰能否認他們是憑著自己起早貪黑的辛勤勞動,在完成著供應一方、滿足一方、方便一方、服務一方,滿足著百姓對日常生活、日常食品用品的諸多需求,為豐富百姓們的生活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正是他們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