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讀詩《華爾特·惠特曼的一個主題》有感。偶然看到自己的Kindle書單里竟然放著一本詩集《詩人的春天:法國當代詩人十四家(2005-20101)》,翻到了234頁,既不認識詩人,也不理解這首詩,但看到書中種種毫不相干的詞語和畫面交織在一起,我居然思緒也開始游離……
恍惚、惶惑、惶惶然,想到這些詞一下子慌慌然……
這些詞伴隨的都是什么情緒呢?
焦慮、不安、難言、苦悶以及疲憊。
看著電子書上的詩歌,思緒早已開始游離:詩人為什么會這么寫?是情緒意識累計到一定程度的抒發?還是受到外界刺激后恍惚間迸發的激情?抑或能成為詩人的人本身的思緒就異于常人?這首詩里充滿了各式各樣、千奇百態的意象,且讓我這個門外漢稱之為意象,是隱喻影射,還是純粹的想象的連續?不得而知。
曾嘗試寫小說,寫到不足2萬字時放棄了,因為你發現當你開始給人物添衣加彩的時候,人物已然有了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他們或她們可能已經偏離了你設定的框架和結局。這可真奇妙。明明是你僅憑想象捏造出來的人物,他們卻忽然有了生機,有了欲望,有了能左右你的思想的砝碼。這生機是生命的初始,這欲望是操縱自己命運的意圖,這砝碼是他們的性格、人格、以及你為故事設定的環境和你對他們的憐愛。它們擁有了你幾分之幾的身體和靈魂,好的惡的、光明的陰暗的、美麗的丑陋的,又或輕狂或拘謹、或恬淡閑適或勞勞碌碌……似乎你那些能對人言不能對人言的想法和抱負都能在書中一一呈現,你自導自演了一場一面千人的獨角戲。
我從不相信,一個完全沒有齷齪的心理、卑下的情懷、甚至犯罪想法的作者的筆下能流淌出鮮活的形象,不論是好人還是惡魔。當然,我也從不相信,內心缺乏溫情正義和悲天憫人情懷的作者能描寫出那些或讓人熱淚盈眶,或讓人滿腔的悲憤和絕望無的放矢的詞句。因為人本身就是復雜的動物。讀者也是這樣。在今天,文字、電影、美術、雕塑帶給我們的不應該只是美的享受,還應該有思想的碰撞、黑與白之間的短兵相接、對時間和空間的感觸感知……
最初對文字的概念是什么呢?暖陽,比深冬的太陽還要暖的暖陽,契合靈魂的文字能在一瞬間填補你心靈上的空缺,驅走你心底的黑暗和悲觀色彩,是眩暈時眼前那幾微秒的白光,是影視劇中神話故事happy ending時的天降神光。而現在文字是什么呢?暖陽仍在,但還有人生的體悟和經驗,它已經成了并將繼續成為我人生路途上的引路者;還有慰藉,慰藉的是當我以最卑鄙的想法揣度評價他人時我卻還能在文字中發現更加無恥活生生的人,慰藉的是當我處于精神和肉體的苦難時,我總能在書本中會見那些戰勝命運高尚而又偉大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