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低調接檔《小歡喜》的又一部家庭情感劇《遇見幸福》,講述了三位80后好朋友的悲歡離合。接地氣的劇情,展現了都市中小人物當下真實的生活狀態。
劇中,甄開放(蔣欣飾演)和宋明遠是一對夫妻,他們有個3歲的女兒樂樂,一家三口幸福美滿。直到宋明遠和小三在賓館約會被抓包,甄開放毅然提出離婚。離婚合同約定樂樂歸媽媽甄開放撫養;爸爸宋明遠每月支付樂樂撫養費1000元,周六他可以陪伴孩子一天。
剛剛離婚不久的甄開放緊接著又遭遇工作上的被“辭職”,突然沒了收入,樂樂上幼兒園每次5000元的伙食費她都犯難,生活的壓力讓甄開放頓然失措。
35歲+的年齡,離異帶孩子,不能接受加班,即使工作經驗豐富,甄開放只能眼睜睜被一家又一家公司拒絕。權衡之下,她最終選擇進駐某快車平臺當一名快車司機。這份工作想要多賺錢,就要多跑時長,也就意味著陪伴孩子的時間會減少。
離婚之后,宋明遠幾乎就沒有再陪伴孩子。在幼兒園,每當其他小朋友提到爸爸的時候,樂樂都會悶悶不樂。幼兒園舉辦“爸爸故事會”,點名要爸爸宋明遠參加,樂樂眼巴巴站幼兒園門口等爸爸,可最終因為工作原因,宋明遠還是沒能讓孩子如愿。
在一次意外走失后,孩子僅剩的一點點安全感都沒有了,她寸步不離媽媽,還總問:媽媽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其實,像這樣的劇情,現實生活中也是不少。根據調查發現,144位處于分居或已經離婚的,雖然有97%受訪者稱愿以子女最佳利益為優先考慮,尊重子女享有接觸離異父母的權利,但事實上65%受訪者每次與離異伴侶見面都會爭吵或冷戰,57%商討孩子事情或安排上難以達成共識。
幸運的是,最后宋明遠意識到了自己對于樂樂的愛的缺失,在和甄開放一次交心的深談之后,他決定履行約定,每周陪伴孩子一天,而且愿意每周讓孩子跟爸爸媽媽一起吃頓飯。
夫妻緣份盡了可以離婚,丈夫/妻子這個身份可以放棄,但親子之緣是一種親密血緣關系,孩她爸/孩他媽這個身份不可割舍。你可以不是個好妻子/好丈夫,但這不應該影響你成為一個好媽媽/好爸爸。
2.
在《歡樂頌》中出演鬼馬精靈的曲筱綃而被觀眾熟知的王子文,在《女兒們的男朋友》節目中看到秦沛和女兒之間的互動,表示特別羨慕這樣的家庭氛圍。
談及自己的家庭,王子文說,在她五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她跟著母親生活。離婚后的父母再也沒有一同出現過,父母也從來不會過問她過得辛不辛苦,她再也沒有得到來自父母的鼓勵,而她,也不會主動去聯系父母。
父母離婚不復相見,父愛的缺失,母親的苛刻,使她性格變得極其敏感和自卑,她從小就學會了察言觀色,早早就學會了獨立。直到現在成名,遇到喜歡的人,依然不敢和對方說話,甚至都不敢看他。
她說,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創傷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甚至她覺得這輩子自己都會帶著。
知乎上有位網友回憶自己父母離異,開始覺得還挺開心,因為可以自由自在,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發現,自己的很多行為方式都跟別人不一樣,比如討好型人格、疏離感、對他人善意的恐懼,對婚姻關系的淡漠、自我質疑等,并且年齡越大就越能感覺到自己的格格不入。
最親的人,給自己最痛的創傷往往是一輩子的。就像王子文自己說的:童年創傷留下來的東西,會操縱孩子的未來。
3.
《意林》雜志曾經刊登過孫儷的一篇文章《恨一個人,你永遠得不到幸福》 ,文中講述了她自己父母離異的事情。
在她印象里,父母經常吵架,直到她12歲的時候父母才離婚。那段時間,孫儷的內心反反復復只有一句話:我沒有爸爸了,從今以后我是沒有爸爸的孩子了。
孫儷跟著母親鄧麗芳生活,她抱著母親說:“媽媽你別難過,反正以后我也不會結婚了,以后的日子我陪你一起過。”。當時母親在商場做售貨員,下班后還要去做保潔員。一個人女人帶著孩子,艱難的時候連一塊肉都吃不上。
離婚后,爸爸再也沒有聯系過他們母女。她漸漸變得憂郁內向,不愛說話,不愛跟街坊鄰居的伙伴們玩,總是自己搬個小板凳坐在地上畫畫,有時候甚至可以畫一天。她不喜歡公眾場合說話,不想表達,因為不知道怎么樣去表達。后來孫儷當兵,參加學校的活動表演,老師讓她跳舞之前說幾句話,她打死都不敢。
經濟壓力、女兒拖累及精神孤寂,讓孫儷母親心情很差。難免在女兒面前數落前夫的不是。聽多了母親的嘮叨,孫儷對父親和繼母生出了敵意。
父母不幸福的婚姻,讓孫儷變得抗拒婚姻,她恨透了父親。直到她成名后,母親釋懷了, 她和父親母親和解,與繼母也相處融洽,才解開了孫儷心中的心結。
父母關系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如果離婚,請不要把憎恨的情緒帶給孩子。如果單親的父母面對新的生活滿面春風,孩子就充滿陽光。相反,單親的父母自己都悲天怨人,那么孩子必定郁郁寡歡。
4.
天后王菲和李亞鵬離婚后,7歲的女兒李嫣跟隨父親生活。在李嫣身上,我們看不到一點自卑孤僻的痕跡。她雖然天生唇部缺陷,卻能夠連續兩年在法國為品牌童裝走秀,讓大家見識了李嫣自信強大的個人風采。這一切緣于父母給予了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離婚后,李亞鵬和王菲離依然給予了女兒完整的父愛母愛,他們鵬一直都都保持著良好的互動,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在保護這個女兒的成長。
女兒的每一次成長,王菲和李亞鵬都不缺席。每一年李嫣生日,王菲都會陪伴,跳芭蕾陪著,彈鋼琴也陪著。他們還經常一起帶著女兒參加各種活動。尤其令人動容的是在2014年李嫣生日,王菲開心地吃著蛋糕,李亞鵬露出開心的笑容,還像是幸福的一家人。也許對于李嫣而言,父母離婚只是意味著爸爸和媽媽分開住而已。
李亞鵬和王菲用行動詮釋著,婚姻結束并不一定老死不相往來,換一種方式去相處,尤其是對于孩子而言,仍然是一家人。
5.
2017年,我國離婚登記的夫妻為437.4萬對,平均每天將近12000個家庭離異,每天將近20000萬名子女變成單親孩子!他們因為父母離婚而變得自卑,淡漠,不安,暴力,極端,不會跟異性打交道......
有研究表明:在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有變壞,據不完全統計,單親家庭子女犯罪已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的50%,給社會造成了危害。
其實,導致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并不是父母離婚本身,而是父母在離婚后對彼此和孩子的態度。很多父母在離婚前爭吵不休,矛盾不斷,離婚后又彼此埋怨,譴責,甚至將孩子遺棄,給孩子心理蒙上了陰影,讓孩子失去了家的安全感,導致性情大變。嚴重的,會影響到孩子生活觀和婚戀觀。
而這種創傷,可能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治愈。
夫妻離婚,不妨學學王菲和李亞鵬,好聚好散之后,還可以好好地以另一種方式和諧相處,保護孩子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