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她是一家國有銀行小支行里的副行長。她說,她已經受不了那個領導每次的咄咄逼人了,決定跳槽。
我多次聽她吐槽過那個靠關系上位的領導,因此贊成她的決定。她又問我:“輝哥,我不想做銀行了,我想去互聯網公司。接觸點新鮮有趣的東西,你覺得可以嗎?”都是成年人,我想她提出這個問題前,應該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因此沒有表示反對,而且給予了一些自己的建議。
與大家一起分享下:
現在的經濟社會節奏越來越快,職場工作也是一樣。跳槽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但跳槽的同時是否轉行還是要認真考慮一下的。轉行現如今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但畢竟不像跳槽換個公司那么簡單。
很多人確實會面臨是否轉行的這個疑慮,尤其是剛開始工作兩三年后職場新人。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很多年輕的朋友其實都沒想好自己真正想干什么的,但經過兩三年職場的歷練與打拼,會漸漸清晰自己的目標與所求。這個時候根據自己的理想選擇轉行或許就是個非常好的時機。
轉行以后很多東西難免都要從頭開始學起,而且也許還要承擔經濟上的損失和精神上的壓力,所以在轉行前一定要“三思”。
一思:對自己有個清楚的了解。
自己的能力、特長的孰強孰弱,你應該有個準確的了解,如果只是被輿論引導盲目地跟風轉行那是絕對不行的。甚至除了能力與特長,很多行業連氣質和樣貌等也要加入考慮項。
我有一個朋友原本是在國企上班的,因為受不了里面濃厚的制度,決定出來轉行。當時有很多適合他的行業,但是他覺得自己對外貿很有興趣,偏偏他的英語口語超級差,就是個啞巴英語。因此,他又開始學英語、練口語,在外貿行業做了一年,覺得實在太累,又轉回了自己原來的機械行業,浪費時間精力,有點得不償失。
二思:全方位了解“目標行業”。
轉行前知己知彼非常重要,你前面了解的行業信息可能只是些外在的皮毛。最好能有內行人給你提供更多的信息,包括升遷制度、薪資狀況、工作流程,甚至是行業內的潛規則與操作暗門。當然,這個行業前景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如果已經是夕陽產業,那么機會也就不大了。
三思:與新行業是否匹配。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在上述兩點的知己知彼后,就要進行比較,尋求你和該行業的共同點了。知識技能、面對客戶群、工作模式這三點,是我們一般進行考慮的重點,如果三方面中有一方面有共同點就比較好轉行,比如都是做銷售,原來是銷售日用品的如果改做銷售可樂了,雖然行業變動了,但面對的客戶群沒有變化,就比較好上手。
希望以上的建議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