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長來說,最惱人的事情無疑是孩子的哭鬧。
情緒是人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產生的心理活動,喜怒哀樂各有不同,從面部表情、身體姿態、語言語調都能感覺出來,哭鬧是最直觀的一種表達方式。
對于孩子來說,他可能還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想,但敏感的心卻能第一時間觸及到家長的情緒變化。
當你發現孩子長大以后變得沉默寡言、懼怕或者并不快樂,除了行為意愿被限制以外,還可能是家長的負面情緒影響了他,讓孩子心理產生抵觸、抗拒的心理,最終令其與自己產生隔閡,難以溝通。
由此可見,家長如果不能更好的控制負面情緒,很可能對孩子造成終身影響。
該如何控制情緒,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01
如果能極簡思想,就能更好地控制情緒
李姐的萌寶八歲了,正是上小學調皮的時候,李姐為了不讓他輸在起跑線上,給他報了各類補習班,周一到周五的晚上上文化課補習班,星期六上特長班,星期天在家做作業。
萌寶一周內連玩的時間都沒有,比上班族還忙碌。即便是這樣,萌寶的成績依然沒有提高,反而下滑的厲害。
這個結果讓李姐很是火大,對孩子非打即罵,雖然知道這樣不對,但她無法控制住看到成績單時所產生的怒火,話語往往比大腦反應的快,等她反應過來,已經將萌寶訓斥了一頓。
為了不讓萌寶拉下課程太多,補習班的課程更是將他寫作業的時間也占據了,可惜于事無補。
直接導致萌寶厭惡學習、懼怕考試,脾氣越來越差,小小年紀竟然開始逃課。
李姐知道后感到絕望,我家孩子怎么變成這樣?她非常疲憊,甚至想要放棄對萌寶的教育。
就在這天李姐去尋找逃課的孩子時,她發現萌寶躲在操場,不知道在看什么,她不斷提醒自己不要生氣,要淡定、要從容。
當她走過去詢問萌寶時,萌寶第一反應是害怕,李姐難得心平氣和的與之交談,萌寶漸漸放松下來,告訴李姐自己在看地上的小螞蟻。聽著萌寶侃侃而談螞蟻的特征和習慣,隨后又講了許多動物。
李姐很詫異,她從來不知道萌寶對動物這么了解,她在萌寶臉上看到許久未見的笑容。
原來在萌寶逃課的這段期間,他一直在看動物世界,就這樣把動物的習性都記住了。
李姐這時才恍然大悟,她家萌寶并不笨,而是學的太多太雜,令他無法消化和吸收。
如果你少做,你可以更專注地、慢慢地、更徹底地做這些事情,如果你把一天用不同的任務填滿,你就會急忙地從一件事情轉到另一件事情,而不會停下來想想你究竟做了些什么。
從根源處讓影響你情緒的事情變少,專精做幾件重要的事,不僅煩惱會變少,就連效率也會提高。
像孩子一樣極簡你多余的思想,你會發現自己也可以像孩子那樣無憂無慮,更好的控制情緒。
02
最好的控制是釋放,否則只會越積越多
妍妍是個三歲的萌寶,臭美又有點小嬌氣,十分可愛。但是最近她的媽媽似乎有些抓狂,時不時的上演一出“冷戰”的戲碼,讓這位懵懵懂懂的小公主摸不著頭腦。
原來妍妍媽媽以前是個開朗愛說話的女性,自從全職在家照顧萌寶后,生活重心都轉移到了家庭,每天被柴米油鹽、生活瑣事占據。開始她還能享受時間自由的舒暢,后來反而變得越來越煩躁,妍妍乖時煩躁,不乖時也煩躁,說話越來越少,有的時候連抱抱妍妍都不愿意,一天的情緒都處于低氣壓狀態。
媽媽不高興,妍妍自然也不高興了,是不是的哭鬧反而讓事情變得更糟,媽媽的情緒更加惡劣,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這一天,媽媽又開始了一天的愁眉苦臉,她看著妍妍開心的搭積木,她羨慕小孩無憂無慮,為什么都沒有煩惱呢?就在這時,妍妍因為積木搭歪了,整個積木城堡倒塌,她傷心的哭了起來。妍妍過來找媽媽,媽媽告訴她重新搭積木就好了,并和她一起搭了起來,妍妍很快又露出了笑容。
媽媽瞬間有一絲覺悟,妍妍雖小,但是她也有自己的煩惱,就拿搭積木來說,她的煩惱就是為什么起來。在大人眼中這可能并不算什么煩惱,然而對孩子來說,這可能是跟大人為什么工作不順心是一樣的。
妍妍是怎么做的呢?釋放,用哭泣釋放心中不悅,當發現自己無能為力的時候,會尋求外界的幫助,找媽媽幫忙。通過這兩個行為,她解決自己的困擾,情緒也得到舒緩。
你必須學會放手、釋放壓力,無論如何你永遠無法控制。
經常有人說,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在你哭完依舊要面對問題,去克服它。
所以哭通常是弱者的代名詞,成人的眼淚只是曾經腦里進的水。
這些說法是片面的,哭是解決不了問題,但它可以釋放情緒,多少抑郁癥患者需要通過藥物控制,多少年輕人承受不住生活的壓力,這都是因為他們不會“哭”,不會去釋放壓力。
所謂的釋放不是與人爭吵,更不是斥責萌寶,而是尋找合適的突破點,以此釋放。
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式,拳擊、大喊、舞蹈、樂器、繪畫,只要能讓你內心平靜的活動,都將是幫你釋放情緒的好方法。
03
三秒冷靜期,拒絕情緒溝通
小周是個急性子,貼心的愛人、可愛的萌寶都讓她的生活變得美滿。
然而在萌寶降臨一年后,初當媽媽的喜悅已經被孩子的哭鬧聲磨平,甚至每天煩悶纏身,從最初翻查各種書籍資料到后來任其發展,雖然小寶寶的個頭不大,但聲音不小。
“魔音穿耳過,一心作塵埃”,說的就是小周目前的內心寫照。
俗話說,能走的小孩才累人,不僅要看著萌寶每天躥這躥那,而且脾氣和他的行動力一樣飛快上漲,稍有不順就大哭大鬧,怎么哄怎么勸都不聽,讓人煩不勝煩。
終有一次小周控制不住情緒對萌寶大吼了一聲,萌寶好像被嚇住了。
哭聲停了,小周氣忿地說了兩聲后才將其抱起來哄了哄,萌寶難得的被哄住了。
這次經歷給小周開啟與萌寶新的溝通大門,此后只要萌寶哭鬧,小周就會施展河東獅吼。
然而萌寶卻越來越不喜歡找她,在一次“我不要媽媽”中,小周傻了眼,這對她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
一怒之下踢石頭,只有痛著腳趾頭。
小周在對萌寶發脾氣的時候,萌寶實際也在對小周“發脾氣”,萌寶的“發脾氣”中不僅僅有脾氣,還有難過、傷心和懼怕,當這些負面情緒積攢的過多,就會遠離讓他產生負面情緒的人,最終跟小周拉開距離。
在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不妨冷靜三秒,讓大腦放空,不要帶著情緒與萌寶溝通。
想要教出“別人家的孩子”,首先你要成為“別人家的家長”,控制情緒就是當務之急去做的第一件事。極簡、釋放、冷靜三部曲,讓你在生活、工作中都能很好的把控情緒,更好的與人溝通,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