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大人
07
逃亡路上,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饑民,他們一個個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杜甫不停用衣襟拭去臉上的淚痕,這就是《春望》的背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千里迢迢趕到肅宗所在的鳳翔,君臣一見面,杜甫一身狼狽不堪的模樣,肅宗看了也不覺大為感動,為了拉攏人才,授予他左拾遺的官職。
這個職位雖不大,但好處可以經常在皇帝身邊走動,今后升遷的可能性很大。這本是一次咸魚翻身的機會,無奈杜甫實在太背,“房琯事件”的出現,讓他的政治抱負徹底落空。
一方面,極不靠譜的宰相房琯向肅宗主動請纓,結果被叛軍大敗,死傷四萬余人,皇帝大怒。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房琯的琴師被人彈劾收受賄賂,肅宗這才免去房琯的職務。
面對好友被貶,心直口快的杜甫自然不能坐視不理,于是上書為房琯脫罪。
好小子,這下正好撞到槍口上,要不是新宰相張鎬為他求情,估計腦袋早就搬家了。
本來事情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可迂腐的杜甫不依不饒,又上書譏諷皇帝的行為,實在忍無可忍的肅宗開始疏遠了他,這也意味著今后的政治生涯泡湯了。
這起事件,表面上看是杜甫站錯了隊,其實凸顯了他政治才能的淺薄。
貶去華州擔任司功參軍后,結果又遇上關中大旱,稅收交不上去,工資就別想了,干了三個月的杜甫裸辭而去。
沒了經濟來源,他只好帶著一家老小沿路乞討,所見所聞到處是無家可歸的饑民,新娘送別即將出征的丈夫,家中留下無兒無女的老嫗,一幅幅悲涼的畫卷,刺激著詩人敏感的神經。
嗚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悲憤的心情化作了“三吏”、“三別”等無數現實主義的史詩,記下了帝國最慘痛的一幕。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在那兵荒馬亂的歲月,杜甫想起了故鄉的兄弟,已經好幾年沒有音訊了,你們是不是都平安無事啊?
血濃于水的親情,雖關山不能阻隔,《月夜憶舍弟》里的這句“月是故鄉明”,從此成了那些天各一方游子心中的寄托。
08
自從戰爭爆發后,杜甫一直愁眉不展,幾年間仿佛蒼老了許多。
此刻終于認識到,他的失意并不是他個人的事情,而是大唐帝國政治敗壞的結果。由于在位者的荒淫無度,致使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國家變得支離破碎,百姓民不聊生。
這年秋天,一家人漂泊到了秦州,途中遇到一個亂世佳人,被丈夫遺棄幽居在空谷里,與草木為鄰,立志守節,宛若山泉。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佳人的經歷,引發了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慨嘆,隨即寫下這首寫實名作《佳人》,讀來自有一種悲愴之感。
如今的帝國輝煌難再,無可挽回地走向下坡路,空有一腔熱血又能如何,就連家人都照顧不好,小兒子也在前一年餓死了。
這一刻,杜甫才真正體會到什么是“乾坤一腐儒”的無奈,他也漸漸生出了歸隱之心。
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終于到達了遠離轉亂的蜀地成都,他遇見了小自己十多歲的世交嚴武,他在這里擔任封疆大吏。
嚴武雖然脾氣暴烈,但對杜甫卻是極其尊敬,不僅送了很多仆從和酒肉,還在浣花溪畔給杜甫蓋了幾間草屋,就是后來的“杜甫草堂”。
他舉薦朋友去做官,心灰意冷的杜甫婉言謝絕,但經不住嚴武的再三邀請,他還是入了幕府做起檢校工部員外郎,這就是杜工部的由來。
生活安定后,杜甫的心情分外舒暢,看到的景物也變得鮮麗明快起來。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在家里不僅能看到黃鸝飛上枝頭,白鷺直沖云霄,還能領略西嶺雪山的美景,東去吳越的航船,一副美好家園的畫卷徐徐展開。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當時正好初夏時節,在樹木幽深的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恬靜幽雅。杜甫就地取材,信手拈來生活里的元素,記下了這首帶有童趣的《江村》。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自從定居在成都后,杜甫開始了農家人的田園生活,親自種菜種花,養雞養鴨,經常與附近的老翁交流,故有這首《春夜喜雨》的佳作。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