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你們可回來了,XX小朋友今天一刻都沒停,一直讓抱著,手一點都抬不起來了,我得去休息會兒,現在渾身疼’
這是小王回到家聽到幫她帶寶寶的媽媽最多的一句話。
小王立馬上崗接手帶寶寶的艱巨任務。可這小屁孩在積木倒塌時突然嚎頭大哭,接著傳來了屋里小王媽媽的聲音:又弄哭了,我帶一天都不哭一聲,你帶這么一會就。。。人家誰誰家的孩子媽可會帶孩子啦,做飯也。。。。
這番話小王聽得太多太煩了,她忍不住:媽,你別說了,我盡力了,也知道你帶寶寶辛苦,可既然你這么愛比較,這么委屈,就不要帶了。
小王媽媽也不示弱:為了給你帶孩子,你姥姥臥病在床我都沒照顧上,家里的大房子閑著,住在你這小黑屋里,你回家和我一句話都不說上幾句。。。。
接下來是停不下來的指責和抱怨。
小王:媽,你什么時候滿意過,你來帶孩子之后,總干涉我的生活,說是幫我,可說話每次都在刺激我,對我的生活都是負面影響,直到現在我都懷疑該不該讓你給我帶孩子,我們都弄得這么累又委屈。。。。。
這是一個老人為了給年輕人帶孩子,再次生活在一起出現的日常爭執場面。
18年前到另一個城市去讀大學,多少次在車站和父母相擁淚奔只因對他們的不舍。多年后的今天天天相見卻交流甚少。甚至對于父母的錯誤是零容忍,他們給寶寶吃甜餅干,他們對著寶寶說土話,他們熱衷電臺里的情感求助,他們只買最最便宜的果蔬。。。。
每次看到這些你總要指責并提出整改,每次或許都是一場唇槍舌戰,這不該是我們和父母的關系,哪里出錯了?
我們變了嗎?我們真的不愛不再關心父母了嗎?我們一定會心疼他們操勞,會看到他們每次自己逞強而又無助時自然挺身而出,也知道他們的好和付出。可為何每次都這樣,有著深深血緣的親人往往變成了兩個對立的敵人。
是因為我們太任性了,我們自己更多時候的太自以為是,我們索要的越來越多,但我們對于得到的越來越理所應當。當太多現實矛盾擺在眼前:
當我們告訴父母一定要給寶寶買學區房,房玲和房價讓他們瞠目,極力反對。
當我們精心為他們挑選購買衣物,他們挑剔不滿意款式。
當我們工作上求突破求變,他們無法接受和認同。無數個時刻,無數個沖突點。。。每次的溝通是否有點較勁務必分出對錯的架勢?
在孝順面前,你給自己打多少分?請把今天的他們想成幾十年后的自己,如果有因果和輪回,“老”你懼怕不?想寫想你的孩子如何對待已老去的自己?你還要做現在的這個樣子的子女嗎?圖片發自簡書App
給自己個機會,重審視下當下作為子女的自己,也理解下當下老去作為晚輩父母的他們,理解和寬容一點,做不到至少學會先做個好的傾聽者,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