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三天休息,決定帶剛滿七個月的二小子回老家。三小時的高鐵加上一小時的汽車,十一點鐘就到家了。
老家的夏天熱火朝天,正式夏收的忙時。老爸老媽因為我們要回來,所以在家等候。老媽又瘦了,從上海回來之后,她一直都沒下過,地里家里要干的活太多了。
安定好,我?guī)е掀藕蛢蓚€兒子去后面的爺爺家。奶奶依舊習(xí)慣性的在大門的過道下乘涼,這里也是他們的餐廳和廚房。自從四嬸從這院子里搬出去之后,就剩爺爺奶奶兩人住這里了,雖說有七八間房子,但是也裝不下婆媳兩代人。
這是奶奶第一次看見小重孫子,很是高興,抱了他一會。小兒子也比較給力,并沒有哭鬧。爺爺在堂屋,可能在睡覺,奶奶叫了兩聲,并沒有回音。聊了沒幾句我們就回家吃飯了。
下午依舊炎熱,氣溫高達30度。太陽直射下的水泥地面像鏡子一樣明亮,只能瞇著眼。此時外面基本上是沒有人走動的,都在家中避暑。即使有再多的農(nóng)活,也得挺下來,找個陰涼聊會天,或者在家中的風(fēng)扇底下睡個午覺。
家中無事,再次帶著兒子來到街上。奶奶門口已經(jīng)都是陰涼,些許涼風(fēng)不時從上面的胡同出來,十分適合乘涼聊天。小時候暑假的午后基本上都在這里聊天打牌,打發(fā)時光,三點多人群才會逐漸散去,下地干活。
如今這塊乘涼的場地還在,泥路也換成了水泥,路邊拍著板凳,但人卻越來越少了。就剩下爺爺奶奶還有前院的三奶奶。三個老年人坐在一起,已經(jīng)是好多年前就開始的了。年輕人大多在外打工,中年人要下地干活,只剩下老年人坐在這里,看人來人往。
爺爺坐在最北面,靠近路口的位置,拐杖放在一邊。臉上明顯的黑瘦許多,老年斑也越來越多。八十多歲了,雖無大病,但是身體卻日益衰弱。看著我懷中的小重孫子,還在感嘆能否活到最小的孫子(四叔的兒子,在上大學(xué))結(jié)婚的那一天。人到暮年,看著身邊的同齡人一個個逝去,或許自然就會有這樣一種想法。
老去或許就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吧,在世八十載,年輕時干著各種苦力活,養(yǎng)活一大家子,沒有父母兄弟可以依靠。五十多歲終于看到兒女們成家立業(yè),孫輩們越來越多。等老了卻發(fā)現(xiàn)身邊的人越來越少,只剩下老伴還能陪在身邊。
第二天在飯店擺宴席,慶祝二小子的出生,因為一直在上海沒有回老家,所以拖到現(xiàn)在才辦。本家的近親大多會前來喝酒。老爸在飯店里擺了五桌,爺爺奶奶自然也被請去坐首席。沒坐在一桌,也沒聊啥天,即使聊也基本上聊不上幾句,代溝還是很明顯,何況酒桌上人多嘴雜。吃過飯后,回到村里,依舊是那個門口的陰涼處,爺爺奶奶坐在那里。看你過來就說兩句話,聊會天。奶奶還是老樣子,小事情仍舊會嘮叨還幾遍,一旁的爺爺,在三遍之后也就斥責(zé)奶奶不要再講了,只是沒有以前那種洪亮的聲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