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坂本龍一的成長背景可以一窺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日本小孩是如何學音樂。有一次,幼兒園放暑假,要求學生輪流把學校發的兔子帶回家照料,培養對生命的責任感。新學期伊始,老師對全班同學說,照顧動物好不好玩?請大家把照顧兔子的感受編成一首歌,歌詞、旋律都要自己寫。坂本龍一說他寫的歌詞很普通,類似“兔子有雙紅眼睛”的句子,然后編成曲子唱出來。后來老師幫他們錄成唱片,一人一份。
坂本龍說他第一次體驗到什么是音樂。飼養小白兔固然讓他印象深刻,把這件事編成歌曲的沖擊更強烈。兩種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現在有了關聯。歌曲中的兔子與現實中咬他的手、讓他清理大便的那只兔子有關系,但又截然不同。這時他就碰到一個影響他未來音樂人生的重要問題:音樂與現實感受的關聯究竟是如何發生的?這正是音樂的神奇之處,可惜他談得不多。
? ? 小學鋼琴老師看出坂本龍一有音樂天賦,建議他也學作曲。他就拜在重量級的音樂老師松本民之助教授門下,每周上一次作曲課。同學多達幾十人,從小學生到高中生都有。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的藝術資訊很豐富,坂本龍一迷上了約翰·凱奇,白南準等先鋒藝術家的風格。玩音樂是當時中學生非常流行的活動,他也跟人家一起玩自由爵士樂。
? ? 高中第一堂現代國文課上,老師說自己的日本古典文學造詣很深,但也愛讀西方哲學,每天凌晨四點就起床,抓緊時間讀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受這位老師的啟發,一批學生也喜歡讀胡塞爾、海德格爾、德里達的哲學著作。坂本龍一讀不下去康德、黑格爾,倒是讀德里達很有興味,真是挺牛的。
? ? 當時日本中學生就在這種非常文藝的氣氛下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