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習慣的力量》
(1)本書重要是從動物實驗起手,闡述了習慣的回路:暗示→慣常行為→獎賞,暗示會誘發你的慣常行為,在你行動之后,獲得獎賞會進一步鞏固你的習慣,以至于下次暗示出現,你會更加容易發生慣常行為。這是一個正反饋的循環。
(2)大腦無法識別習慣的好壞,如果你想改變一個壞習慣,你只有利用習慣的回路,用同樣的暗示和獎賞,改變中間行為。你需要進一步去甄別暗示和獎賞分別是什么?
(3)個人覺得這本書對我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從科學的角度讓我理解習慣,正如吳伯凡老師在《認知方法論》里說的,“習慣就是大腦的高帶寬專線,是因為在你反復重復的時候,神經元之間已經建立了極其固定的快捷方式,這是一種比刷卡還要快的反應方式,它以你的意識覺察不到的速度,把一連串的思維和行動在一瞬間完成了。 這就是習慣。 ”習慣更像是長在腦子里的。
2.《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1)這本書相比于其他的習慣養成的書籍來說,更具有操作性,作者先描述了我們無法堅持一個習慣的原因,然后提出了習慣養成的三個階段,本質上還是在克服習慣的阻力,分別是反抗期、不穩定期、倦怠期。有點類似于火箭升空的過程。每個階段作者都給出了具體的應對策略,幫你把有意識的行動,通過長期的堅持,轉化為無意識的行動。
(2)書中特別提到了養成習慣的12種激勵措施,6種獎勵和6種懲罰,值得一試。這讓我想起查理·芒格說的25種人類誤判心理學。我們現在想做成一件事,有時候還真得利用一下人類的心理特性。就像芒格說的,如果可以訴諸利益,決不使用理性。
(3)如果能把堅持這件事本身培養成一個習慣,任何習慣都能培養,作者建議一次只養成一個習慣。如果非要問有用沒用的話,小馬過河。
3.《如何戒掉一個習慣》
(1)和上一本書是同一個作者,古川武士。本書雖然講的是養成習慣的反面,內容其實是差不多的,戒除一個壞習慣更主動于和和自己的內心斗爭,也是分三個時期,禁欲期、動力缺乏期、倦怠期。每個階段提供的對策也很詳細,如給自己制造外在的有力環境、提升動力、用新的健康習慣取代壞習慣等等,在我看來還是挺有用的。
(2)好習慣的不斷重復,會導致好的改變,帶來好的效果。 壞習慣的不斷重復,會導致壞的質變,帶來壞的效果。由此可見,進化給我們的大腦保留的快捷方式就是一把雙刃劍。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4.《微習慣》
(1)這本書應該是很有說服力的,作者以前自己就是個超級宅男加懶人,這本書是他通過不斷的研究各種習慣養成策略,最后總結出的最有效果的一個。簡單來所,微習慣就是把一個習慣大幅精簡到極小的一個步驟,類似于分解目標,小到看一頁書,走路5分鐘,以至于幾乎不會給你帶來任何負擔和心理壓力的程度。以這種方式幫助你堅持下來。
(2)這個方法還有一個邏輯就是,一旦你開始了,因為人的行為有慣性,你很容易就超額完成。其實,上面說的《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中在習慣養成的反抗期中我們需要采取的對策就是微習慣的精髓。從一小步開始,形成慣性。
5.《如何改變習慣:手把手教你用30天計劃法改變95%的習慣》
(1)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加拿大的牛人——斯科特·揚,寫了不少書,這個人確實很厲害,他用一年的時間自學完成了 MIT 公開課上正常情況下需要四年才能修完的計算機科學的 33 門課程,并且最終通過了所有考試。他在學習上自創了一套整體性學習法,有興趣可以看看他的相關著作。
(2)這本書也提倡分階段養成習慣,里面提到了一些技巧還行。比如觸發點、一致性等等。
6.《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1)記得以前聽老羅(羅永浩)演講的時候,這本書被他侃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臭毛病,不過讀過之后,確實很受啟發。嚴格來說,這七個習慣都是思維習慣。需要花費很大的心力去實踐。
(2)個人領域的三個,積極主動、以終為始和要事第一。公眾領域的三個,雙贏思維、知己知彼和統合綜效。最后一個是不斷更新的習慣。強大的自我能力都是不斷迭代出來的。這本書一點都不算雞湯,不求快,力爭把這些習慣潛移默化的滲透到自己的生活中,自然會給人生帶來質的改變。
7.《500件幸福的小事》
(1)人生也不總是精進和提升,偶爾停下來感受一些自己覺得舒適的事情也挺好的,最后這本繪本推薦給你。
8.我的習慣養成之旅
(1)毫無疑問,我會看這么多關于習慣養成的書籍也是因為我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大學畢業,我體重增加到了170斤,不僅肥胖,還面臨著精力不足的狀況。很容易犯困,很容易暴飲暴食。我不能說習慣讓我脫胎換骨,起碼,它給了我一點一點改變自己生活狀態的機會。改變是個很俗氣的詞,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它替換控制體重、愛護皮膚、堅持鍛煉、早睡早起等等。
(2)總的來說,經過一兩年的折騰,我開始愛上走路,愛上冥想,愛上讀書寫字。我開始用習慣構建自己的生活。我發現自己困惑和不知所措的時候越來越少,我開始樂于行動,樂于分享。雖然偶爾也會失控,也會熬夜看電視玩游戲。但是我能很快找回自己的節奏。這也是一種習慣吧。
(3)現在很流行一句話,“聽了那么多的道理,為什么還過不好這一生?”一代大儒王陽明告訴我,你沒有知行合一。吳伯凡老師則反問我,你看過那么多次《蒙娜麗莎》,為什么你還是不會畫畫? 希望對你有用。
? ? ? ? 祝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