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體系本質是維系產品與會員的關系,通過各種形式的回饋,鼓勵用戶繼續與平臺保持密切關系。會員體系,不僅包含著管理會員基本信息,整理會員基礎數據的功能,還包括將用戶分層,差異化運營用戶,以此維系與激勵用戶。建立會員生態體系,就是試圖與用戶建立長期且有價值的關系,維持著生態的循環往復。
目前,比較主流的會員體系方式主要有以下四類:1、會員成長等級 2、動態積分 3、勛章體系 4、付費會員。
1、會員成長等級
最常見的一種會員管理方式。按照用戶在平臺的消費/使用行為,將用戶劃分等級。每一等級配有基本的特權,等級越高,特權越多。這類特權多屬于基礎權益類的,不需要花費過多的運營成本。成長等級要有區分的門檻,通常平臺會根據自身業務特點,確定產品中最核心的關鍵行為。以此關鍵行為的多少確定成長等級。每家公司量化計算成長等級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比如QQ 和微博采取登錄時長,京東和天貓采用消費金額為關鍵行為。支付寶將等級劃分為大眾會員-黃金會員-鉑金會員-鉆石會員,京東商城之前將等級劃分為注冊會員-銅牌會員-銀牌會員-金牌會員-鉆石會員,而今也以京享值劃分會員等級。
2、動態積分
最常見的一種會員激勵方式。平臺會根據用戶的消費行為,給予用戶積分。常用的方式,類似于積分抵現,積分贈品。在各大商超,此類型處處可見。這類激勵,需要花費一定的運營成本,用于促進用戶活躍。互聯網平臺里,也有像淘寶的淘金幣、京東的京豆等,會設置一定時間限制來使用,在結算時予以抵扣。這種動態積分,需要確定好明確的積分生成規則和積分消耗規則,甚至是和貨幣的兌換規則。如果價值性不穩定不統一,會給后續運營帶來風險。
總而言之,以上兩種會員策略,都需要量化關鍵行為。
鼓勵用戶高頻使用的產品,可采用RFM進行加權組合,R(Recency,最近一次消費、F(Frequency,消費頻率)、M(Monetary,消費金額)。按照這種模型策略,對會員是有時效性的,同一個會員在不同時間,得分是不同的。
鼓勵用戶進行消費的產品,可制定對應的消費激勵策略,會員產生一次的消費行為,就激勵一次。
鼓勵用戶登錄活躍的產品,可制定對應的活躍激勵策略,會員參與一次有效的互動,可贏取相應的成長值。
若產品類型復雜,也可結合著以上幾個指標,給每個指標加權賦值,得出適合產品的量化模型。即可以將積分設為:積分=RFM權重*RFM積分+消費激勵權重*消費激勵積分+登錄活躍權重*登錄活躍積分(RFM權重+消費激勵權重+登錄活躍權重=100%)
按照以上的劃分方式,會發現成長等級的成長值可以不等于會員的動態積分。也就是說,只要采取的標準不同,用戶的等級高,積分不一定高。會員等級可以等于動態積分,也可以不等于動態積分,會員等級可升可降,動態積分也能增能減,兩者沒有必然的關系。
實際使用中,不同平臺出于不同目的,也會將兩種方式,進行糅合。比如,支付寶螞蟻會員,新改版的會員體系,就將成長等級的劃分,和積分的獲取相掛鉤。用戶獲取的積分越多,會員等級也隨之升高。對用戶而言,這種方式也很明確很具體。
3.勛章體系
勛章體系,類似于參考游戲的用戶養成。有純榮譽型的成就勛章,也有鼓勵完成某項關鍵任務的任務類勛章,一些電商還會設置品類勛章。勛章,在用戶側,更多的在于鼓勵和強化某些行為。在后臺,可以將用戶快速分群分組,有利于差異化運營。比如,京東的品類勛章:圖書音像;個護化妝;健康;家居家裝;時尚勛章等。得到分為星級勛章和特別成就勛章,星級勛章,分為終身學習、天天想上、以得服人、得到大神等級別。終身學習,鼓勵用戶延長學習時間;天天想上,鼓勵用骨連續登錄得到app;以得服人,鼓勵用戶分享音頻或專欄文章;得到大神,鼓勵用戶更多的為知識付費。而后面的特別成就勛章,則鼓勵用戶在各個專欄里的正向學習行為,獎勵閱讀新書激勵用戶。
相比,會員體系與積分,更加嚴密和結構化,管理的意味更深,而勛章體系則相對自由和松散,是一種寬泛的鼓勵引導。
4、付費類會員
這種主要是通過額外付費,來享受更多的特權和更優質的服務。類似于“附贈收益大于收費的入場券”銷售模式,這類主要面向的是忠誠用戶,也是最有含金量的一批用戶。由于付費,這些特權也需要很有吸引力,相應的會有更高的運營成本,比如,話題不斷的環球黑卡,還有亞馬遜的prime會員,京東的plus會員。比如,京東plus一年會費149,享受到的權益是,每月贈送5張運費券,購物返超額京豆,會員特價商品,暢讀電子書1年特權等等。如果經常使用京東購物,著實是一種超值的服務啦。
綜上4種方式都需要在應用時,考慮清楚量化的指標。提到指標,就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設立標準(什么標準的行為需要被鼓勵?)衡量價值(這些行為受到的鼓勵價值是多少?是否應有所差異?)設定比率(這些行為鼓勵之間換算標準是怎樣的?與真實貨幣之間的比率是多少?)使用條件(什么情況下可以使用這些獎勵?獎勵的形式?)時效性(是否設定有效期?是否有獎勵撤銷條款?)
總之,不同平臺不同業務側重不同,合適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