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微習慣”、“微嘗試”、“微練習”?
或是“微目標”、“微預期”??
都行!
小微A:
醫生給我說每天晚上做身體后翹練習緩解腰背病痛。
我的“微微如是”:每天做一個“身體后翹”? 。
這樣我可以對抗“被要求的不耐受”,繞過“堅持”這件事。拿走所有的標準,不要嫌棄這個“一個”,這“一個”會帶來新的體驗新的故事,讓我不放棄和停擺,不給“抑郁”機會。拿走外界的標準和聲音,這些聲音會告訴我怎樣“標準”地做才會發生改變,要做成怎樣才會有用。我把重心放在“一個”(很輕松很容易完成)而非“我(應該)要做(被要求的感覺)”,就會更自然地讓自己的身心都配合自己啟動起來。每天做到了也并不會快速提升標準,我會“堅持”這個“一個”,這個“堅持”我能做到。
小微B:
魔幻的畫面感:
有個巫師,幫我把主流信奉的“努力”和“堅持”變成蟾蜍,嫌棄一下所謂的“巨習慣”(高預期),珍惜和堅持“微嘗試”。找回自己真實的樣子,找回那個“無畏”或者“無所謂”,哪怕自己一無所有,找回自己應該是王后的堅定,明確自己的身份,堅定自己的價值。改變過去“微目標微習慣”快速到“巨目標巨習慣”再快速到“拒目標拒行動”(停擺)的循環。我的微嘗試:“每天打開單詞書一次!”(可以毫不費勁地做到)
小微C:
每天早晨念高中的兒子吃完早餐出門后,我就坐在沙發上,看手機或者看書,一看也挪不了窩,想著要洗碗就覺得麻煩,最后上班時間快來不及才趕緊收拾早餐的碗碟,總是弄得鬧心。我的新創意是把給自己的指令“去洗碗”更換為“兒子一離開就把碗碟移動到廚房水槽里”,后者實在是一件顯得微小很多的事情,大部分的情況下,洗碗就隨之順其自然地就完成了,但是次日早晨,我的標準還是僅限于“移動”。事實上,這個“移動”發生的時候,行動已經啟動了,這就是微微如是的行動力。
親愛的,你要不要也試試,如此微微如是地小試一把,妥妥地做一枚“微微如是”的小微主!沒準,這個“微微如是”的春天會很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