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陽明心學65――既往不咎
? ? ? ? ? ? ? ? (2020年4月3日)
? ? ? 聽讀《申諭十家牌法》一文中“姑勿追論舊惡,令其自今改行遷善;果能改化者,為除其名”一段時,忽閃一念“既往不咎”,深感體現的是一種寬容、大愛的胸懷和境界。
? ? “既往不咎”出自《論語·八佾》: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人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白話文意思是:魯哀公要修復火災毀壞的社壇,向宰我詢問社壇周圍應植什么樹木。宰我回答說:“夏朝植松樹,商朝植柏樹,周朝植栗樹。其所以周朝用栗樹,是因為栗與戰慄之慄同音,植上此樹能夠使人戰慄不安,便于統治。”孔子知道后,對宰我說:“已經做了的事就不要再解釋了,事情已經實現了就不要再去阻止,如果事情已經過去也就不要再追究了。”
? ? ? 意思就是孔子告誡他的學生宰予對魯國政治表態要謹慎。如果事情已經過去,就不要再去評論其是非曲直。后則泛指過去做了錯事,不予追究。這與陽明先生所制定的《申諭十家牌法》有極大相似之處。
? ? ? 陽明先生制定《申諭十家牌法》的目的,并不是對盜賊格殺勿論,而是從“人之初、性本善”的善心考慮,為老百姓致良知的角度出發,對絕大多數所謂的盜賊認為是好的,相信是能改好的,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這里面的很多人,心地是好的,并不是生來就具有壞心、惡心,不乏被脅迫、被迷惑、跟風、為解一時生活所困走上邪路的人。對于這些人,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區別對待,要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既使以前干過壞事,如果真改過了,也既往不咎。在與盜賊的斗志斗勇中,要爭取大多數,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去孤立、打擊真正的頑固派。
? ? ?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特別是在孩子學習中,如果不能走入孩子內心,總是盯住孩子的缺點,就很難與孩子同頻共振,也很難說到一塊去。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孩子是壞孩子。只是家長認為不和自己的意愿就認為孩子不聽話、叛逆什么的,其實是不對的。對于孩子要寬容、理解,對孩子的過錯要正確面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會有不如家長意的地方,也許并不是錯,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該出現的問題。
? ? ? 我曾經有一種錯誤的想法和做法:把孩子的成長當成了修剪樹枝,認為把不利于向上長的樹枝去掉就行了,才能更好地成長。其實不然,天天讓孩子找自己的錯點,認為把找出的錯點改正了,就好了。結果,每找一個錯點就強化一次,結果錯點沒改正,反而強化了錯點。讀了《申諭十家牌法》一文后,才明白要既往不咎,不看什么所謂的過錯,滿眼都是優點,天天找優點,忽略了錯點,強化了優點,孩子反而成長得快樂,家長也開心。
? ? ? 既往不咎,運用得當,是相當不錯的。
? ? ? ? ? ? 兗州,陳濤,2020.4.3.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