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看到好友甲一個人在喝悶酒。于是走過去關心道:「少喝點,傷身體呀!」
甲無奈地說:「誰不知道喝酒傷身,我也不想這樣喝呀!」
乙說:「那就別喝了呀!」
甲半斯吼道:「但不喝、我傷心呀。。。」說罷哭了!
這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沒有人會真的喜歡醉到片斷的感覺,但一旦心中的坎過不去,暫時的麻痹或許好過在情緒中糾結。
也許有人會覺得消極,但世間沒有正確的選擇,只有最好的決定。
有人問我:「喝酒如何?」
我答:「如靜心禪定?!?/p>
來人驚訝:「靜心禪定也是消極逃避嗎?」
我答:「喝酒暫時遠離煩惱,靜心禪定不落煩惱;相同的問題都還在眼前有待解決。逃不逃避不在喝酒或靜心禪定,而在于之后如何面對問題?!?/p>
師父曾開示我:「人生下來就是來解決問題的。」
人生會有很多問題,佛陀、耶穌都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但問題未必會是煩惱。沒人能確定開悟者是否有煩惱,但至少傳說、典籍中說是沒有,但肯定開悟者的人生也少不了問題。
「愛能成就一切」所以有人認為愛可以解決問題,但事實上除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解決問題外,沒有其它的能解決問題。至于是什么方法,那就要看是什么問題了。任何修行、任何的能量運作,最終還是要我們以自己適合的方式去解決,并且去承擔所選擇方式的后果。
既然如此,修與不修又有何不同呢?
我倒想說:喝酒與靜心禪定有何不同呢?
只有在身其中的人知道有何不同,而旁觀者有人見兩者是一凡一圣,卻也會有人見二者是一樣可笑。然而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有權利去決定自己的價值和選擇,就像唐寅的詩:「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寫一詩記之:
「飲一壸菩提甘露,
己嘗不出苦澀甜酸;
看著夜空,任風吹來,
誰記得浮沉幾番。
喝一口杯中之酒,
卻從不分濃純輕淡;
遠眺城鄉,燈火爍爍,
憶不起來時顛簸。
酒也醉人、佛也醉人,
懶得問清誰進天堂、誰下地獄;
漫步林間,靜聽天籟蟲鳴,
不問此時在何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