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bug的定義
一般是指不滿足用戶需求的則可以認為是bug,狹義指軟件程序的漏洞或缺陷,廣義指測試工程師或用戶提出的軟件可改進的細節、或與需求文檔存在差異的功能實現等
對應三個測試目的:
為了發現程序的代碼或業務邏輯錯誤
為了檢查產品是否符合用戶需求
為了提高用戶的體驗
02
bug的類型
對bug的劃分,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代碼錯誤
2、設計缺陷
3、界面優化
4、性能問題
5、配置相關
6、安裝部署
7、安全相關
8、標準規范
9、其他劃分:功能類、界面類、性能類、易用性類、兼容性類、其他
03
bug的等級
1級bug:(致命錯誤)
1、常規操作引起的系統崩潰、死機、死循環報錯,無法正常退出
2、功能設計與需求嚴重不符,基本模塊缺失,測試流程無法進行
3、嚴重的數據計算錯誤
4、用戶數據丟失或破壞
5、內存泄漏,系統無法登錄
6、其他導致功能無法測試的問題
2級bug:(嚴重錯誤)
1、重要功能不能實現
(例如:用戶所要求的功能缺失,該有的頁面未實現,邏輯不通,重要圖表數據未開發,等)
2、錯誤的波及面廣,影響到其他重要功能正常實現
3、非常規操作導致的程序崩潰、死機、死循環?
(非常規操作:用戶使用軟件時不會進行的操作)
4、系統中數據保存后數據庫中顯示錯誤
5、密碼明文顯示
6、頁面無顯示白屏,無數據
7、地圖數據和圖表數據不一致
3級bug:(一般錯誤)
不影響產品的運行、不會成為故障的起因、但對產品外觀和下道工序影響較大的缺陷
1、次要功能不能正常實現
2、操作界面錯誤(包括數據窗口內列名的定義,含義不一致)
例如:列名與列名下的內容不一致
3、查詢錯誤、數據錯誤顯示
4、簡單的輸入限制未放在前端進行控制;(格式顯示,如登錄和注冊中的格式判斷可由前端判斷)
5、刪除操作未給出提示
6、邊界條件錯誤或者未做限制
7、系統未做優化,數據頁面加載慢,操作卡頓之類(性能層面問題)
8、兼容性問題(分辨率,系統版本等等)
4級bug:(界面問題)
程序在一些顯示上不美觀,不符合用戶習慣,或者是一些文字的錯誤
1、界面不規范
2、輔助說明描述不清楚
3、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業術語
4、界面存在文字錯誤
5、操作時未給用戶提示
6、文字排列不整齊等一些小問題
5級bug:(建議性問題)
1、對于產品設計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2、對于產品界面優化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3、對于產品需要優化增強用戶體驗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04
bug的優先級
P1:?即“馬上解決”
優先級最高,應立即修復的問題,要求開發人員必須立即修改這條bug,一般是指該缺陷導致程序完全不能滿足產品的需求,基本功能明顯未實現或不可用,阻塞了測試流程與進度等。
P2:即“急需解決”
表示問題的修復很緊要,很急迫,關系到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能否正常使用,包括功能、數據,或者其他的一些比較著急的需求。
P3:即“高度重視”
表示有時間就要馬上解決,主要是指系統實現的功能與預期結果要求較大,但不影響其他功能和主要的核心功能。
P4:即“正常處理”
按照個人計劃處理就行,主要是指界面,交互和一些特別小的功能出錯,但是可以跳過此類bug繼續進行測試。
P5:即“低優先級”
一些可修改或不可修改,或者是還不確定能否修改成功的bug,不影響用戶體驗使用,不過修改了最好,一般如果要修改且時間來不及可以在后面的版本更新中再進行修改即可。
備注:嚴重性和優先級并不總是一一對應。有時候嚴重性高的軟件缺陷,優先級不一定高,甚至不需要處理,而一些嚴重性低的缺陷卻需要及時處理,具有較高的優先級,視具體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