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參與“和美課堂”,享受著各位專家老師帶來的精神盛宴,在聆聽與感慨中,更反思著自己的課堂,從兩天10位老師的課中,我發現了現在課堂發展的方向,更明晰了自己要積極改變的決心,現把兩天的收獲和反思總結如下:
一、學生需要安靜傾聽的課堂
縱觀十位專家的課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課堂不在像乒乓球場,你來我往,答的乒乒乓乓。課堂更想一個磁場,以問題為導向,吸引著學生向思維更深處蔓延。
賁友林老師講的《雞兔同籠》,用他一貫嚴謹的方式提前給孩子下發了學習單,這種課前了解學生知識起點的方法一直是我特別欣賞的一點,現代社會獲取知識的渠道多了,課本上的很多知識或者基本技能學生已經掌握了,有了對學生的了解,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合口味的營養。在賁老師的課堂上,學生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匯報求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直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學習中思辨,在思辨中思考,在思考中一步步接近問題的本質,而賁老師呢,他在課堂中言語不多,但每一句都特別有分量,每一句話都說在學生混沌處,比如學生在假設籠子里全都是雞或者全都是兔時,賁老師說:“既然是假設就不是真的,把假的變成真的才能用,那怎么辦呢”,學生想到了去驗證,在驗證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去調整,最終發現正確的結論。在賁老師的課堂上如果評選最會聽課的人,那一定是賁老師,他對學生的發言,格外重視,一個小小的口誤都逃不過他的耳朵,他用他認真嚴謹的態度,用行為告訴學生應該怎樣上課,安靜的聽老師,聽同學講,做一個會聽課的孩子。
二、學生需要有直至數學本質的課堂
? 俞正強老師說:“考試需要的雙基對學生來說不難,因為雙基是可以記憶的,而考試用不上的都是是需要感悟的,比如,在認識《負數》中,數感的培養是在感悟中積累的。”而這種感悟才是我們需要花大力氣研究的,因為感悟是用來發展的,是讓學生喜歡上數學用的。他不只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一節50分鐘的課上,他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帶領學生去感悟,去說,去舉例正負數就是一對相反的量。孩子們也真實的展現了探究的困難,但他們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出錯、調整、再出錯、再調整,就這樣,孩子們對數的感覺越來越好了,越來越準了,他們知道了一年級時學習的0表示沒有,而現在的0卻表示有,這種直指數學本質的研究是難的,可孩子們卻漸入佳境,這離不開老師的期待、引領、鼓勵、點撥。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喚醒,喚醒孩子們探究數學本質的欲望,一切就會水到渠成。
? 黃愛華老師的《百分數》一棵,更純粹的把讀和寫一筆帶過,一開課就直奔主題,今天我們學習百分數,什么是百分數?百分數有什么用?孩子們在老師提供的學習材料中,一步步接近課題背后的本質內容,百分數的本質是一種關系。課后講座中黃老師提供的開課三件事,第一件:學什么?告訴學生要學什么,讓學生心中有譜,作為老師我們要深入研讀教科書、教師用書、網絡資源。要把學習內容的基本知識和數學本質挖出來,只有老師這樣深入的去挖掘,才能解決黃老師說的第二件事:為什么學?為什么學對學生很重要,沒有這樣的認知,他可以不去學的,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會多維聯系,聯系舊知、聯系將來、聯系生活。最后,一定要檢驗的是孩子們學會了什么?圍繞目標看看課時目標是否達到,單元目標是否達到,課程目標是否到位。只有把這三件事落地,學生深度思考的核心素養就能達到。
三、學生需要勇于表達的課堂
? ?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我們要讓兒童站在課堂正中央。孩子有沒有真正站立于課堂取決于我們老師。無論是公開課還是平時的課堂,教師有沒有較好的兒童觀,取決于老師給沒有給孩子自由,自信、踴躍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機會。在這兩天的課堂上,10位專家無一例外的退到了舞臺后方,孩子們自信的霸占了課堂,或提出問題,或補充、或質疑。令我感動的是羅明亮老師,他在課堂上無數次給一個思維暫且落后的孩子機會,讓他說自己的困惑,暴露問題,一節50分鐘的頭腦風暴中,我感受最多的卻是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對學生的鼓勵,他說:說對了表揚,說錯了鼓勵,孩子的自信就這樣在老師的正面引導下被樹立起來。羅老師風趣幽默地給我們分享他的課堂故事,與會老師都被逗得哈哈大笑,而我卻笑著笑著就哭了。我們經常說養花養根,育人要育心,孩子在學校更多的時間是在課堂上,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像羅老師一樣,用心去培育一顆顆心靈,關注他們的自信,關注他們的樂觀,關注他們的自尊,關注他們的膽小,關注他們的運動……那一個個生命就會豐盈起來。一個個家庭就會溫馨起來。
? ? 孩子需要什么樣的課堂?除以上外,孩子還需要安全的課堂,需要了解他們知識起點的課堂,需要可以讓他們自由舒展的課堂,需要敢講真話的課堂,需要有深度的課堂……這樣的課堂誰來提供?我們,樂于學習鉆研的我們,樂于實踐思考的我們,樂于站立課堂,心平氣和的我們,樂于扎根教育事業的我們。你是這樣的老師嗎?我一直在努力,為成為這樣的老師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