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書需要具備的五種能力之大局觀
大局觀就是說,在你拿到一本書的時候,需要一步步地分析以下的問題:
這本書要解決什么問題?
它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它是怎么論證這個使命?
它提出了一個什么樣的假設?
怎么驗證這個假設?
推理的過程是什么?
怎么獲得這個證據?
最后我們能得出一個什么樣的結論?
這個結論對我們每個人有什么意義?
這就是一本書的架構。
這個其實和視頻拆書是一樣,之前《刻意練習》打模,進行了視頻拆解,對于我了解一本書有很大的幫助。
在寫《父母的語言》活動設計表時,就使用了這個方法,先進行視頻拆解,一個個小點總結出來,進行活動設。
以下是我分析的內容 。
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激發孩子潛能
使命,讓人們意識到父母語言的重要性
論證,通過人工耳蝸例子,3000W詞匯量區別
假設,人工耳蝸移植,3000W詞匯量,大腦的發育關鍵期
怎么驗證,使用例子,實驗,進行長期家庭實驗,孩子潛能激發
推理的過程,2孩子人工耳蝸移植后,語言能力不同,所處的家庭環境因素,
怎么獲得這個證據?案例,實驗數據顯示
結論,父母的語言的重要性
意義,日益嚴重的,教育資源不均衡,父母和照顧者是一切教育的決定因素,提高自己的認知,不斷學習。整個社會成長性思維模式的打造
每個人看一本書的理解都不一樣,以上是這本書給我的影響和力量。你也可以試試這樣的拆解方法,讓自己更有效讀懂一本書。還有一個小方法,先把書的目錄多看幾次,再開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