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共享+”誕生之后,我們生活中出現了眾多“共享xx”。近日,我所居住的小區旁邊,多了一方“共享菜園”。正是這方“共享菜園”,承載了我整個春日的遐想。
懷揣“生活的文藝”和“文藝的生活”夢想,每天上班趕公交的途中,總會邂逅些蔬菜,有的成為了人生的際遇,還有的成為了匆匆過客,只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菜園是蔬菜的家。自從有了這方“共享菜園”,下班時再也不愁買不到天然而新鮮的放心蔬菜了。頓時,擁擠的菜市場離我遠了,半信半疑的心態淡了,泥土的芬芳近了,心也更靜了。
雨水之后,忙于春耕,醞釀希望。偶然間,菜園旁一棵淡白色而又毛茸茸的清明菜,勾起了我掐清明菜的沖動。還記得小時候,母親說,“吃了清明粑,整年不生病。”后來上大學時,在書里了解到:“清明菜,具有消炎抗菌、清腸排毒的功效,能夠幫助人們預防春天的流行病。”這樣一棵棵葉不大也不寬厚的清明菜,居然擁有這么重大的功效,實在令人震撼!
當然,更令人震驚的是清明菜的頑強生命力。當你低頭發現一棵清明菜時,那必定就有一片清明菜的存在。采摘清明菜,只需輕輕掐下嫩尖,不傷根,過幾天,便又是一簇簇的生長著,郁郁蔥蔥的,勾起你的竊喜,讓你嘆服不已。
父輩們總說,“有多少種蔬菜,就有多少種綠”。上個周末,我利用買菜的間隙,蹲在菜畦邊,細細地凝視,欣賞了生菜的嫩綠、芹菜的翠綠、菠菜的暗綠,還有青菜的黑綠,以及茼蒿的灰湖綠……每一棵菜,都有自己的生命;每一種綠,都有自己的靈魂。
吳伯蕭曾在《菜園小記》里寫到:“蒜在抽苔,白菜在卷芯,芫荽在散發脈脈的香氣;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種真正的田園樂趣。”梁實秋亦說:“閑暇處才是生活。”這個春日,雖有“四心”“三不”工作開展的忙碌,但也有上下班沿途的這方“共享菜園”帶來的愜意和舒心。
“共享菜園”,不僅僅是蔬菜的生長,也是整個春天的生長,更是田城美景春意盎然的縮影。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不止領略到田園的樂趣,也從多姿多彩的蔬菜中感受到生活的詩意,領悟到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