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表演工作者,有時其實是一般人,都會有被人家仰望或者是輕視的時候,可是我覺得,只有他知道自己該是個什么樣的人、可以是個什么樣的人。我覺得這趟旅程,他會因為這樣得到很多。”
以上這番話,是林依晨在某盛典上送給即將出國進修的胡歌的,言語平實、尤為動人。可這么簡單幾句話,卻讓不少人紅了眼眶,其中包括胡歌自己和我,相信還會有你。
保持平常心,時刻記得自己該是個什么樣的人、可以是個什么樣的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作為普通大眾的我們很難做到,更何況是出于事業巔峰的胡歌?畢竟,《瑯铘榜》過后,他已經被賦予了太多的期望,所以,當知曉他在事業正紅之際選擇短暫性退出舞臺,我表示相當的理解。
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誰,又想到哪里去。
還記得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寫過一篇關于胡歌的文章,叫《我喜歡你,是因為你用十年把自己唱給我們聽》。那時,他剛因為《瑯铘榜》被大眾接受,我也終于看到唯一一個自己喜歡了十年的演員開始躋身一線。有感之下,寫下幾千字長文,無意把它發在微博上,意外收獲得了不錯的反響。
于是,從那時候開始我意識到了寫作的趣味性。
對于老胡,許多人對他的贊賞是源于他作為一個演員的基本素養或者他的表演,而我多半是喜愛他的文字和攝影作品。如果你有幸看過他在06年車禍過后出版的《幸福的拾荒者》,你就會知道這個演員之所以有那么久的吸引力,絕不單單因為他作為演員的身份。
因為,明星在成為明星之前,他們首先得明白:自己是誰。而這一點,胡歌自己非常的明白。
“‘既然活了下來,就不能白白地活著’,這句話像是為我寫的,也像是天上的友人對我的囑托。我捫心自問:十年后的我,做到了嗎?很坦白地說,身邊的人做得比我多得多...是你們把我抬到了今天的位置,我出色地扮演了一個成功的藝人,但我所做的并不足以對得起曾經的自己和曾經所經歷的一切。”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在我為了不忘初心而懷念過往的時刻,容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絲想象的空間:如果,我能夠有機會踏踏實實地學習、沉淀,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如果,我能夠給家人真正的幸福,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如果,我能夠變成我想象中的自己,不辱上天的使命,讓重燃的生命之火發揮出更大的光和熱,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如果,我快樂,你們快樂,就夠了。”
這是胡歌在16年11月11日就“古月哥欠”官網成立12周年寫的長文中的一段。在他的文字里你能看出,除了演員,他更愛做他自己,也更想對得起曾經的自己。
而我們不也是如此?
我們是老師,是醫生,是公司職員又或者是自由職業者;又或者,我們是孩子。是父母,是丈夫,是妻子,但是,在這些多重身份之下,我們不能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我們是自己。
換句話說,你是你自己。這個“你”,指的是拋開自己多重身份,就像把自己脫光所置身浩瀚星河,在失重飄渺中,你所能感知到的自我。
你要找到自己是誰,只有這樣你才會知道自己“該是什么樣子的人,可以成為什么樣的人”。所以,認知你自己,是每個階段必做的事情。
因為,在生命的每個不同階段,我們會有不同的際遇。有的人轉行,有的人出國念書,有的人回歸家庭相夫教子,也有的人轉身進入深山老林過上閑云野鶴的生活。無論是哪一種選擇,你都應該清楚的知道,什么才是“你”最想要的。
只有知道你想要的,你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去往哪里”。
一如胡歌,他知道演員的藝術生涯不僅僅是局限在作品上,所以他在表演的路上一直砥礪前行,不停鉆研學習。他知道什么時候應該嘗試轉型,知道何時放慢腳步外出進修。他知曉真正好的演員應該給觀眾帶來什么,也明白應如何將上一代的匠人精神進行傳承。他追求的不再是“演員”單一的職業內容,而是如何延續和拓寬自己的藝術之路,所以,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內心的導演夢。
因此,選擇在自己事業巔峰之際進行急流勇退,可謂是聰明的做法。縱使會因此失去更多的機會,他也愿意,因為,他想做的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胡歌,而是他自己想要的胡歌。
人,難得可貴的是,知道想要什么樣的自己并勇敢的去做。只有這樣,才能給你帶來巨變,讓自己擁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正如陶杰曾在《殺鵪鶉的少女》里說:“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么時候出國讀書、什么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么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云千檣,你做出決策的那一刻,在日記本上相當沉悶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所以,老胡和我,都選擇在事業正佳的時候去學習和沉淀自己。我想這對于我們各自而言,就是冥冥之中最好的安排。
對于他,套用室友和我聊天時說的話:“好的演員,哪怕他暫時告別繁雜的演藝圈,只要能生產出好的作品,一定會再度被人認可。”因此,相信老胡會像當年的逍遙少俠,游歷江湖后,仗劍而歸。而我們,會一直在原路等他。
所以,別怕,現在短暫失去的,以后會加倍還回來。僅以此句,送給老胡,也送給自己。更送給成千上萬自己選擇不被他人理解的人。
為你,我愿意千千萬萬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