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襄公十五年?不受獻玉》
原文: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子罕置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后使復其所.
譯文:
在宋國,有人得到了一塊玉,拿去獻給子罕。子罕不受。獻玉的人道:“這請玉工看過,玉工說它很珍貴,才敢來獻的。”
“這玉是你的珍貴東西,不貪污不受賄的品德是我珍貴的東西。”子罕道,“玉若給了我,你我珍貴的東西便都失去了,還不如各自留著的好。”
那人一聽,跪下磕頭道:“小小老百姓,拿著這么貴重的寶玉走來走去,實在不安全,獻出來也是為求平安啊。”
子罕便把他暫時安置在本城,找來玉工將玉琢磨好,賣了個好價錢,讓他帶上錢回家。
后記:
子罕,樂喜,子姓,樂氏,字子罕,春秋時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宋國賢臣。在宋平公(公元前575年—公元前532年)時任司城,位列六卿。(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為“司城”。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車服器械,監督手工業奴隸)。又稱司城子罕。
古代君子都愛美玉,為追求美玉甚至不惜生命的也大有人在。
卞和為了獻玉,不惜被砍去雙腳,也要讓璞玉重見天日,遇到懂它的人。
秦昭襄王為了得到這塊和氏璧,愿意拿出十五座城池來和趙國換。
三國時東吳霸主孫策,因為私藏傳國玉璽,死于毒箭之下。
而當時身為宋國的司城,也就是現在的工信部部長,卻不受敬獻的美玉,實為高風亮節。而為了解決宋人懷璧越鄉之危,更是幫助他“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后使復其所。”,更是錦上添花,真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