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懷念家鄉的那條小河。
家鄉的小河,從大山的深處汩汩流淌下來,流到我小時候生活的地方,也不過一米多寬,河水不深,整日整夜潺潺地流著……
那時候,祖父是生產隊長,他為了在地里多打糧食,就帶領生產隊的社員,開挖山塘,興修水利,在有限的耕地里打出豐收的糧食。
耕田種地,需要的是水源。沒有水源,就無法種植任何農作物。我記憶里的家鄉是兩山夾一壟梯田,梯田是一丘疊一丘,大丘夾小丘。
我佩服先人們開山造田的本事,他們因地形而開田,造田。然后在山沖里開挖一口大山塘,大山塘用來蓄水灌溉外,還可以養魚食用。
我祖父當生產隊長時,人口劇增,吃飯是一個大問題。先人們開造的耕田遠遠不能滿足社員們的吃飯問題。為了不餓肚子,祖父帶領社員們開荒造田,開墾了很多耕地。
開荒就必須引來水源。故鄉的小河,汩汩流淌了幾千年,一直在唱著古老的歌曲。
到了我兒時的年代,那條家鄉的小河,破天荒地發揮了它的巨大用途。祖父在小河的最高處,帶領社員們興修了一個水庫。它有一個漂亮好聽的名字,叫“清水塘”水庫。
“清水塘”水庫依山地而建,在兩山之間最狹窄的地方,祖父帶著社員們硬是靠肩挑手提,一土一石壘成了堅固的水庫大壩。
“清水塘”水庫建成后,祖父又帶領社員們修了一條十幾里長的水渠。把水庫里面積蓄的河水,澆灌到新開墾的耕地里去。故鄉小河里的水,澆灌了幾十畝耕地。
家鄉的小河,盡管被一座水庫攔腰斬斷,可天然的河水,無法阻擋它向前繼續流淌。
小河的水從水庫閘口處奔涌而出,流過一道高高的石閘。河水從閘口處沖下來,形成一道幾米高的瀑布,日夜轟鳴著。
兒時的我,經常和小伙伴們,在瀑布底下的水潭里撈魚,游泳,打水仗。
瀑布底下的石潭里,河水特別清澈,水質特別清亮,口渴了完全可以直接喝潭里的河水。
水潭里有小河魚,螃蟹,泥鰍,黃鱔。當然也有狡猾的水蛇,它躲在潭里的雜樹水草里。時不時突然竄出來,在水潭里游過去,把我和小朋友們驚嚇一下。有時,我們也把竄出來的水蛇打死了,當然那是很少的水蛇子。
水潭的下方,有一座天然的石馬。石馬橫跨在小河的中央,逼得小河只好從石馬的身邊繞道而過。小時候,我和小朋友們最喜歡爬上那座的石馬,到石馬上面玩騎馬的游戲。
有時候,把從小河里翻出來的小螃蟹,拿到石馬上當零食吃,我們把螃蟹的八只腳掰下來,見人分一個。最好吃的螃蟹肉是給捉到螃蟹的那個人吃,因為他的功勞最大,我們不能搶他的美味。有時候在石馬的底下,打水仗,玩石子,挺好玩的。
家鄉的小河,在石馬旁邊繞道而去,一直向前延伸,彎彎曲曲,穿越叢山峻嶺,穿越丘陵溝壑,然后匯入了湘江,流入長江,奔向大海。
煙波浩渺,一望無際的大海里,也有我故鄉小河里的一滴水呢。
家鄉的小河在日夜不停地流著,那座人造的“清水塘”水庫呢,早已經被泥沙淤塞,已經荒廢多年。
水潭里的那座天然石馬呢,早己被家鄉的一個石匠打掉了。石馬不在,那潭清亮的河水也不見了。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家鄉的小河還在,可它已經不是我兒時的那條小河了。
我呢,也不是當年的那個在河里抓魚,翻螃蟹,捉泥鰍的小屁孩了。家鄉的小河不老,可我和兒時的小伙伴都老了,兩鬢己爬上白發。
駐足在“清水塘”水庫廢棄的堤壩上,我突然想起祖父帶領社員們興修水庫的熱鬧場面。那“海喲!”“海喲!”的勞動號子聲,象不象那奔流不息的瀑布聲呢。
家鄉的小河,承載了太多的兒時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