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藍莓這種被稱為水果皇后的漿果開始在國內流行起來,鮮果從二十幾元每盒漸漸降到十元每盒的親民零售價格,并且出現了藍莓酵素,藍莓酒和藍莓果干等深加工產品。豐厚的利潤讓農戶們紛紛加入藍莓種植大軍。根據市場規律,越早入場的掙錢越多,靠著采摘和批發給商販等銷售手段,最早種藍莓的弄潮兒們很快就收回了成本并賺了大錢。
這么多年過去了,藍莓種植依然是一項很吸引人的營生,許多后知后覺者按耐不住也加入進來。如果所在地區的藍莓產能尚有缺口,這時候加入還有賺頭,可是如果每家每戶都開始種植的時候,就需要警惕了。不同于其他本地水果,藍莓的種植對氣候有一定要求,需要較大的前期投資,有人建了大棚,有人打了深水井,沒有大棚的種植戶需要用土將植株掩埋過冬等。而這些投資成本在目前藍莓變得有利可圖但不暴利的情況下需要好久才能收回,可是新入行的人卻在不斷增加。這就意味著未來收購價會慢慢降低,盡管生鮮店依然高價出售,但是將來田間地頭的收購價卻可能會讓農戶心焦。而藍莓本身很容易變質,不適合常溫長期保存,也不適合低成本的長途運輸,只能就近出售鮮果或者做深加工。不要忘了之前的蘋果,姜,大蒜和草莓種植潮,越晚入場的人越可能賠錢,因此要入行的朋友一定要三思,當一個行業讓一個大家都覺得可以賺錢的時候,很可能就變成了新人們的陷阱,投建藍莓種植園之前一定要考慮好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參考當地歷年的收購價趨勢再做決定。
當然大家也不必擔心目前的銷路,消費者對藍莓的營養價值和其經濟附加值依然充滿信心,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出現飽和。另外藍莓還有許多深加工市場需求,比如藍莓果干,酵素和果酒等行業都將支撐這個行業的發展,更不要提藍莓果醬的加工和出口業務,也將是藍莓產業的一大增長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