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寫字的人,曾經都或多或少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吧:我的筆名是什么?
在現在這個自媒體時代,筆名,更是一種對自己的定位,是讓別人一眼就認識自己的最快方式。
特別是當積累了一定的名氣之后,改筆名,就成了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
我很喜歡的一位作者,之前的筆名是“安妮寶貝”。初識這個名字時,覺得青春甜美又可愛,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藏在桌洞、躲在被窩里看過的那些言情小說,什么《麻雀變鳳凰》,什么《天使街23號》,什么《愛上那個臭小子》。
彼時的我,正值十幾歲的青春年少,看什么,都是稚嫩青澀的模樣。
與看過的那些言情小說不一樣,這個名叫安妮寶貝的作者,留下的文字并沒有那些轟轟烈烈的情情愛愛,她的故事,是曲折婉轉的。
再大一點的年紀,不免有這個名字有點難承文字之重的錯覺。
多年后,再次看她的書,她改了筆名。
書封上,多印了幾個字:慶山。原名安妮寶貝。
你看,筆名也像戶口簿一樣,會在你的文字里,留下所有的曾用名。因為,無論叫什么名字,你始終是你。
可見,起一個合適的筆名是多么重要。
開始考慮筆名,是在認真寫作打算深耕自媒體平臺開始的。不論是取名精進日常也好,還是悅讀空間也好,還是后來報名參加寫作課程也好,自己的筆名,總離不開的三個字,就是“團子媽”。
團子,是孩子的乳名。媽,是我的身份。
我以為這就是我對自己的定位,一位母親,一名寶媽,一個以孩子為圓心畫出來的圓。
記得之前看電視劇《三十而已》,有這樣一個細節。
顧佳送許子言去學校時,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對她的稱呼,都是“子言媽媽”。
就像那位家長說的,在這里,沒有人會關心你叫什么,也沒有人會關心你干什么,你唯一的身份,就是孩子的媽媽。
這個時代的節奏太快了,快得沒有時間讓人慢慢了解一個人,更沒有人愿意對陌生的人付出身心,久處深交。
人們重視的,只是你能帶來什么,那才是你的價值。
而我們能做的,是順應這個時代的潮流,向這個匆忙的世界,展示自己的價值。
加入的學習群里,有很多寶媽。別問我怎么知道的,因為很多人都曾和我一樣,在自己的標簽定位上,寫下了這兩個字。
那天在一起討論筆名的時候,有人在糾結,想用孩子的名字給自己起筆名,怎么也割舍不掉。
無戒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她說,“我覺得名字就是自己的,不要非得扯上孩子。名字不是代表自己嗎,為啥一定要用孩子名。”
你看,我們就是這樣矛盾著,一邊努力想要成為自己,一邊擺脫不了過去。
我在上一期28天訓練營的某一天里,把自己的筆名改成了現在的南馳。
說來也好笑,當時沒把筆名太當回事。網上看到個覺得不錯的名字,就在投稿的時候拿來用上了。
結果,發稿費的時候,群里找不到我,簡書里我也杳無蹤跡。因為那個時候,我還叫團子媽。
現在想來,這真是一段寶貴的經歷。
人們往往在事后才知道,當初那些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稀松日常,原來蘊含著那么珍貴的哲理。可在事情發生的時候,當時只道是尋常。
我是在把所有賬號名字都統一改成南馳之后,才開始重視起筆名這件事的。
那一天,我猛然意識到,從“團子媽”到“南馳”,不是單純的換了一個名字,而是一個換身份的巨大轉變。
改筆名,是一個成為自己的過程。
這篇小記,正是在那個時候開始著筆的,雖然一直拖到了現在。
但也不是全然無意義的。至少,留到了此刻,我終于堅定了“南馳”這個名字,也得以看見了無戒說的那些話。
老公總和我吐槽,說南馳不好聽,難吃難吃的,叫南蘇、南安,南瓜頭都行啊。
我笑。南瓜頭,那可真不行。出來混,我也是稍微要點面子的。
南馳。我對它有無數的解釋。
“南有喬木,心馳往之”。《國風·周南·漢廣》里,開頭便是,南有喬木,不可休思。這里,有我的名字,那棵高大蒼翠的喬木,就是我追逐的最好的自己。
當然,每每說到南馳,不免想到同音的詞,難吃。一開始還糾結了一會兒,后來便想開了。我不是一個擅長與這個世界打交道的人,形形色色的人來來往往,讓我有了一種喪喪的情緒。“人難做,屎難吃”,話糙理不糙。
如果非要和孩子扯上那么一點關系的話,nanchi的拼音,用九宮格的鍵盤打,也能打出mamahi這個音節。雖然這么解釋著實牽強得不像話,但對我自己來說,倒也有一抹可愛的柔情。
“媽媽,hi”。
說起媽媽,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恐怕就是母親了。而那些把母親當作全職的人,著實讓人敬佩。
她們有一個統一的行業名稱:全職媽媽。365天無薪無假,24小時不休不止。這是她們的常態。
我是在自己帶娃兩個月之后,忽然有了這樣的感慨。
“我很欽佩那些獨自帶娃、撫養孩子成人的女人。只有自己當媽了以后,嘗試過一個人,一只手抱娃、一只手溫奶的過程,才更加明白女人和母親的不易,明白那些歌頌婦女操持家庭的偉大之處。”
這是2021年1月18日,我在日記里留下的文字。
在社群里,這群在外人看來只會圍著灶臺打轉、拉著家長里短的女人們,卻教會了我一詞:
寶媽精進。
堅持自我提升,是為了保持與社會的鏈接,擁有隨時出去工作的能力。
持續不斷學習,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更好的妻子、母親和女兒。
我很喜歡貝總的一句話:
“社會對女性的桎梏太多,很多成為媽媽的女人,周轉于廚房和客廳,圍繞著飯桌和奶瓶。她們在歲月的磨礪中,蛻化成一只膽怯的鴕鳥,藏起自己的閃耀夢想,蹉跎一生。”
抄了這一大段,有點湊字數之嫌,但道理依舊是道理,你懂就好。
不要說什么,是為了誰誰犧牲了自己,也不要說自己囿于廚房煙火,沒有時間做自己。
因為,沒有什么可以阻擋,你肆意昂揚的步伐。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