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一句話,有本事你過成你朋友圈曬的那樣。
想起閨蜜。她是我初中同學,長大了被互稱閨蜜,只因這十幾年我們依然像青春期的時候,有一致的價值觀,有共同的夢想,我們是彼此隨時能打擾的人,心里話除了寫進日記里,還講給對方聽。但我們十幾年只見過兩三次,了解對方情況除了互訴心里話就是看朋友圈了。
工作上,被領導懟了,被同事黑了,被業主忽悠了,工資不如意了,我都在朋友圈曬,盡管我曬的這些人都是我的好友,很顯然他們能看見,就是曬給他們看的。生活里,和爸媽吵兩句,曬;媽做了頓好吃的,曬;家里來了客人,曬;走個親戚,曬。感情上,更不放過,戀愛了,高調宣布,恨不能所有人都知道我脫單了,分分合合,小打小鬧,一律曬起來。
閨蜜說,知道你現在過得不好,有啥給我說說。微信上,給她倒半天苦水,舒暢了。
閨蜜的朋友圈,除了玩,就是吃,最讓人驚訝的還有學習。每次出去玩,都是從去機場的路上開始曬,一直曬到回來,然后順便說下一個目的地。被她刷屏的照片盡是美景,美食,還有朋友的買買買,我除了嫉妒一下,羨慕就算了。每次不滿家里的飯菜碰巧看到她曬美食,那心里的五味雜陳更一發不可收拾了。昨天還在考會計證,今天又自學英語。我和閨蜜的一個共同的同學小英,我和小英平日里走的更進些,初中高中大學都是同學,而閨蜜和小英僅限初中同學,閨蜜高考后放棄求學這條路去了外地奮斗。小英經常和我說的就是,上大學有啥用,你看那誰誰,人家沒上大學,工資高,天天去這玩去那玩,咱哪都去不了,天天都是加班加班,我笑而不語。
我們很少問及對方的工作,每次聊心里話都巧妙的避開這些。
工作后越來越明白閨蜜的生活并非朋友圈曬的那樣完美,只是我不拆穿,她不說,而已。
今年閨蜜的姐姐遇到點事,她回來幫姐姐處理。我們這才有了十多年后的第三次見面。
她在我家小住幾天,近距離的了解后發現,我特別孤獨,僅有的一個閨蜜不知道以后還能不能說心里話了。
微信聊天的時候她告訴我,現男友離異,四十來歲,大Boss,我信了。這次回來,深入聊才知道,現男友,四十來歲,大Boss,已婚,有一和閨蜜年紀相仿的兒子,妻子是當地的公務員。說是男友,其實是以每月兩萬包養了她。
你的會計證考的咋樣?
沒考了,學歷限制,加上多年未學習,根本看不懂會計書,更別提考試了。
那你咋想起來考會計了。
本來打算考個會計證去他公司上班,進入社會,想自學,自律不夠,難。沒有學校的氛圍,也沒學習的心了。
那看你還學英語,準備考雅思。
他除了國內有公司,還有個跨國公司,想著我去國外公司不是安全點,不想破壞他家庭。我普通話還沒說好呢,英語更別提了,咱上學學的那都是啞巴英語不說,只是點皮毛。后來也沒堅持下去,就不了了之了。
不管咋說,玩好了,青春也有點回憶。
去了很多地方才發現,有家人的城市最美。我去過很多五星級景區,景確實很美,但有些孤獨,沒人分享。也去了不少城市,大大小小,去哪都是一個人,只能拍拍照片在朋友圈找存在感了。
至于美食,要細說。我和閨蜜能成為朋友,源于吃。初中那時候每個星期五放假,我們倆都能在學校附近的美食街碰面,一來二去就吃成了朋友。
我雖愛吃但不會做,她住我家,我想著法兒的做別致點,色香味俱全點,可每次興致勃勃端上桌,她先一頓猛拍,待吃的時候,只剩我一個人了,難道不合胃口,還是實在入不了口。我試吃一遍,自覺還不錯,她說這個高蛋白,那個高脂肪,吃了長肉肉。我看著她纖細的腿兒,A4紙的腰,說你這身材就這樣來的。那你去不同的城市拍的那些美食咋回事,她說碰見好吃的總是忍不住買,拍個照,吃兩口,就足夠了。
家鄉的石涼粉,酸梅湯,曾經我們倆的最愛,逛街自然必不可少,她每樣要了兩杯,我一個人在那回憶著呢,她每樣喝兩口,放那看我喝。
這不長肉,喝吧。
含糖。
你不放糖不就好了。
沒糖沒那時候的味道。
好了,你贏了,此刻感覺,吃,好累。
其實我過得不好,所以最怕被問過得好不好。我沒有拿的出手的東西,虛榮心又強,除了這些看得見的美景美食能賺取點羨慕嫉妒,朋友的點贊滿足那一刻的空虛寂寞。曾經的朋友問我工作,男朋友之類的,也只能虛構了。
每個人生活的都不容易,你過著她想要的生活,她有著你想擁有的東西。很多事情,都不可能盡如人意,也不會如你所愿,生活就像那輪圓月,有陰晴圓缺才多姿多彩,事實上月亮是圓的,只是人們所在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象各異,生活無非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