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打開電腦是想做雙11活動海報和新的招聘海報的,猛然想起來明天是28號,每周一次的固定寫作時間,海報就暫且推后先開始碼字。
其實早上就已經在盤算這周寫作的內容了,所以草草編輯了一小段文字,做為本周這篇文章的大致方向,依然是和海大人的生活點滴,不僅是我對海大人成長過程的一些記錄,也是我自我成長的見證。
昨天晚餐的時候海大人興致勃勃的跟我討論區塊鏈的問題,起因是他的健身教練買了某個數字貨幣。他感慨萬千:我總是在某個新事物初期關注,然后由于未得到大眾關注而不再關心,等到被炒火之后我又被身邊的人帶動。
這一點其實和我很像,對于新鮮事物的敏銳度總是勝人一籌,總是在大多數人并沒有覺知的時候就能捕捉到一些新鮮事,大約兩年半以前我們也曾很認真的交流過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及其他數字貨幣。
只是那時我對區塊鏈的了解僅限于數字貨幣和挖礦,是基于區塊鏈技術衍生出來的新物種,除了知道區塊鏈是去中心化之外,并不能很詳盡的解釋清楚,區塊鏈技術到底是個什么東東,也講不清楚數字貨幣的由來。對于區塊鏈本身,以及數字貨幣的底層邏輯更是不為所知。
所以那個時候我們也就玩玩網易星球,挖挖礦而已,然后覺得實在搞不懂,就不再深究了。而昨天晚上海大人居然煞有介事的給我分析比特幣的兩條賺錢途徑,以及挖礦的底層框架和賺錢邏輯。
一再認定數字貨幣屬于泡沫經濟,還就數字貨幣可能會對社會、對國家的經濟造成的影響敘述了自己的看法,并表示國家對比特幣的嚴格管控是有助于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的。
在我們交流的過程中,也一再感嘆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最穩定的國家,沒有之一。每次和海大人討論某個社會現象的時候都會懷疑,這真的是15歲的孩子嗎?不知道是我的思想太幼稚還是海大人的思想確實很成熟,總覺得他對事物的理解深度已經和我不相上下了。每每趕腳自己應該要撒開腿拼命跑,不然真的就要趕不上他了。
寫到這里突然有了點新的想法,一直說母愛是場得體的退出,也總是說世界上唯一以退出為前提的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有人把孩子的長大成熟視作為離開父母的開始,我卻不這么認為。
我覺得母親在不同階段可以扮演不同角色,關鍵是看做為母親的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成長的,而不是孩子的成長。
如果你的目的是養大孩子,那么你只需要關心他的吃喝拉撒,生活就可以了,一旦當他長到足夠大,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時候,母親確實沒什么存在的價值了,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我們通常說的,得體的退出。
可是,如果你的目的就是與孩子同行,孩子是你自己成長路上的一個伴的話,你對他的關心就應該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偏重,在他還是個娃娃的時候多關心他的吃喝拉撒,當他開始有自己的思想的時候,你要做的是多和他進行思想交流,而不是簡單的對話。
決不是你冷嗎?餓嗎?渴嗎?想吃什么?等等這些日常對話,這些只是生理需求的交流,不是思想交流。更不是作業做了嗎?考試考了幾分?所謂思想交流是彼此發表對某一件事,某一個社會現象的看法,并平等地對此進行討論和交流,并不是一定要討論出什么結果,要探討出誰的看法是對的,僅僅只是雙方的思想交換,僅此而已。
當孩子開始逐漸有自己思想的時候,作為父母,如果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角色,沒有意識到孩子真正的成長是身心靈同時發展的,沒有改變側重點去和孩子進行思想交流,還是像孩子小的時候那樣,簡單的關心吃喝拉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厭煩的心理,因為他正在長大,吃喝拉撒這些他小時候覺得很困難的事,現在已經完全能夠應付自如了。
思想交流對于父母來說不像關心吃喝拉撒這么容易,因為要忘記父母的身份,真正平等的去交換思想,不做任何判定,是很難的。這么多年父母做習慣了,這個時候需要我們的自我成長才能真正去做到這一點。只有我們學會思考,才能引導孩子去思考。
而現實中我們很多人的生活都是稀里糊涂的,很少有人真正會去思考生活中的現象,更不會去深究為什么,因為我們忘記了自己成長的過程。但是孩子是在發展在成長,他會對很多現象產生質疑和不解,他需要父母為他引路。這個過程并不一定要父母對所有的事物都悉知,可以留更多的空白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尋求答案。這樣父母的角色就從單純的喂養者轉變成了養育者。
這個轉變過程,需要父母學會內觀、學會自省,只有能夠自我成長的父母才能轉型成功。如果父母一直把自己視為喂養者,那么這時就會出現大多數人口中的叛逆期,其實就是孩子的思想開始發展。這時,他想要的你給不了,你能給的他不想要,這對矛盾的出現造就了叛逆期,就這么簡單。
可是關鍵問題是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這一切是需要父母去覺知的,弄明白這一點的父母,該是能從容應對孩子的青春期的。一如海大人,青春期初期的時候,我也是感受到一些些叛逆的,說什么都不聽,說什么都要對著干,但是當我開始內觀,開始自省,開始自我思考的時候,無意識中轉換了角色,隨之海大人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其實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你只要關注自己的成長就可以了,一切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所謂放手的愛,所謂得體的退出,并不是對孩子撒手不管不聞不問,而是側重點的轉變,不要說和孩子,就是夫妻之間,朋友之間,任何沒有思想交流的情感,都是很難真正維系的。
多一些思想交流,少一些生活關心,把孩子當成同行者,偶爾的生活關心會讓他更珍惜父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