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看到一個熱度很高的問題:“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
這個問題,讓人想起了應聘時,年齡不符合要求的回復,大企業每次經濟危機裁員時被清理的風險……
依稀記得,大學畢業10年后的聚會上,原來睡在上鋪的兄弟, 已經距離很遙遠。
35歲后,你所處的位置取決于你35歲前的職場經歷,取決于你的競爭優勢能否彌補年齡劣勢。
初入職場十年,除了在所學領域深耕外一些基礎職場能力,如溝通力,關系力,學習力 和表達力,才是一個人在職場的基本生存技能。
當一個人具備了這種生存技能,即使是跨領域,這些底層技能也是相通的。
一些互聯網大咖,學的是物理學,數學等基礎科學,卻把社群運營搞得風生水起。
35歲職業分水嶺,你的位置取決于你的這些基礎職場力。 這些職場能力,不但能夠讓你在現有的領域進一步深耕,成為領域內的專家。也能讓你在任何感興趣的新領域,發展自己。
這些基礎能力如何鍛煉呢?
首先要建起職場力的知識體系。
可以通過讀書,接受系統培訓的方式獲得初步的知識體系。在后續的信息獲取時,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其次要想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能力。
只是轉化為能力,唯一的途徑是通過實踐。通過實驗實踐的過程,復盤總結,調整知識的吸收方式,再通過實踐檢驗。
抓住任何可以鍛煉的機會,實踐自己獲得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