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最后悔的5件事:
?第一名:75%的人后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
?第二名:70%的人后悔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
第三名:62%的人后悔對子女教育不當;
?第四名:57%的人后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第五名:49%的人后悔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
2018年8月,生完孩子三年,我重新找工作,回歸職場。新工作薪資水平相比同等城市和相似職位,很不錯。但是,我發現自己工作時能做到投入,卻不快樂。我反復問自己:為什么會這樣?原因有二:①工作所在地遠離兒子,使兒子成為留守兒童。這讓我產生一種愧疚感,父母缺席孩子的成長,沒有給孩子創造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環境。我承認,賺錢很重要,但賺錢是一項長久工程,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事情。這一輩子我可以一直努力賺錢,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為了賺錢而錯過孩子成長和教育,不應該也不明智。錢很重要,但買不來孩子的童年。作為媽媽,我要平衡這兩者,不能走極端,為了一頭放棄另一頭。②內心一直有一個聲音,一股力量:我想要自己做事情。上班就像一個無形的牢籠,把我框住了。自己做事情,我不想把它稱為創業,這種叫法太高,太大,太浮,容易讓人迷失自我。我更傾向于把它叫做自己做點事兒或做生意。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自己做事也是一種牢籠,和上班的區別在于,這個籠子是自己創造的,我心甘情愿,在里面有動力,做事情爽、暢快、高興、盡情。在新工作試用期滿的最后一個星期,我提出了辭職。
辭職的半個月后,因機緣巧合,我加入易仁永澄老師的年目標課程。在這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收獲:
第一:回顧過去,立足當下,規劃未來。
回顧過去:
在這個課程當中,有一個動作:記錄過去一年的成就事件。通過一件一件的梳理過去的成就事件,可以讓自己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成績。同時,看到群里小伙伴的成就事件。這能引發幾個思考點:①我想做的事情都達成了嗎?已經達成的那些成就,是通過哪些方法、怎樣付出做到的?②未達成的事情,是什么原因:方向改變,這件事變得不重要?行動不夠?方法不恰當?③自己和群里小伙伴的成就相比,有何不同?小伙伴的成就事件,有哪些是自己也想要做到的?積極主動的和那些小伙伴鏈接,向他們取經。
立足當下:
這個課程,讓我拉長時間視角,認識到現在是人生過程當中的一個點,一個由過去的選擇和作為造就的點,一個可以成為人生轉折的點,一個從現在開始努力也不晚的點,一個決定著未來的點。現在這個點就在我的手中,以后我想走向哪里,到達哪里,從現在這個點開始。
規劃未來:
通過聽課和填表,讓我越來越清晰的認識自己,找到自己想要走的路,樹立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同時也賦予我敢想敢做的勇氣。
第二:六大元規范
積極主動、刻意訓練、作品聲音、利他主義、同儕力量、本質導向。其中的作品聲音、利他主義,是我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在以后的行動中,要不斷踐行。
第三:看到一種可能性
相信的力量無窮大。如果不相信自己能夠年入百萬,就不敢立這個目標,更遑論能夠達到這個水平。在這個課程里,通過易仁永澄老師和其他小伙伴的分享,能夠讓我打開格局,釋放被束縛的思維,首先敢想,敢做,才能得到。別人能做到,我也可以。我也要早日成為別人眼中的“別人”。
明年,拿著成績來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