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學的時候,每天盼著放假,可以睡懶覺,可以看想看的電視劇,想看的書。每當快要開學的前幾天,心情都會極其壓抑,那時就特別羨慕不上學的人,心想我啥時候能不上學,天天在家呆著呢?
那時的我,還意識不到上學、讀書有什么用,它對于我來說就好像是給父母讀書、給老師讀書。
那時,媽媽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
你們現在多幸福,能天天坐在教室里讀書。我們換換吧,我去讀書。
那時,我總是說:“我真是樂不得讓我們換換呢!”
現在,輪到我開始羨慕弟弟妹妹、侄子侄女,那些還能坐在教室里專心讀書的孩子了,也是這樣的心態:“我們換換吧,我去幫你讀書?!?/p>
多年后,我才意識到,能專心讀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心情焦慮或煩躁的時候,我就喜歡買書。期待書到貨,是非常美好的等待。每次當書到了,迫不及待打開,放到書架上,然后就漸漸忘記它了,過了很久再看看,一頁都還沒開始讀呢。
有時下班吃完飯、洗完澡,時間還早,想拿起書看一會兒,但也僅限于一會兒,多半還是睡覺前。周末,各種各樣的事,也很難讓自己靜下來專注讀上一天書。偶爾坐地鐵去別的地方,能有半小時或幾十分鐘的時間,幾天下來,能看完一部完整的書,已很知足。
讀書,對于我來說,終于成了一種奢侈。
1. 為什么上學時的我們不想讀書?
昨天和同學聊天的時候,說到我們上學時,每天上課老師都會強調要好好學習、努力學習,但我們經常是左耳朵聽右耳朵冒,并沒有聽進去多少。
那時的我們,真的不覺得自己有多幸福,每天早起上早自習,下了晚自習已經九點半,天天在上課、上自習。我們最喜歡聽的話就是抨擊應試教育,自詡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可是走出校門才發現,應試教育也許是最最公平的一種方式;能夠每天只做學習這一件事,也許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事。
后來我就在想,為什么那時的我們不想讀書?
也許是家長和老師都只告訴我們要好好讀書,可卻沒有告訴我們,讀書為了什么。老師都說只要考上了大學,你們就成功了,可我們也不知道考上大學后,我們該怎么做。
昨天,走過一家餃子館時,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大一暑假前當服務員的那段日子,于是寫下了一篇文章。文章獲得了很多關注,也有很多人給我留言,也有些人有相同的校內兼職經歷。
晚上,我和家人說,其實現在想起,如果讓我再上一次大學,我可能不會選擇去兼職。在學校,主業是學習,還是應該把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才對。那時跑去兼職,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對大學有些失望,另一方面也有點自暴自棄。
但兼職也沒有白去,它至少讓我明白,我以后不要做那樣的工作,因此必須開始努力學習。
但如果說現在我是否建議大學生去做這種兼職,我是反對的。
因為,多年以后,當我走出校園,才發現,能夠專心做學習這一件事,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時光。
在還是學生的時候,還是專心做好學習這件事吧。
做學生的時候,我們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沒有生活負擔和壓力,不需要掙錢養家,不需要為一日三餐忙碌不停。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生活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我們可能糊弄老師,可能上課睡覺,可能抄別人作業對付,可能逃課上網吧,唯獨不想好好學習。
好好學習,那時只停留在老師每天聲嘶力竭的教導課里。
2. 那個冬日里朝西的窗,那個讀書好時光
好在,我一直是喜歡讀書的,只是不喜歡學習數學。
上了大學,文科專業,再也不用學數學,我的閱讀興趣便再次被激發出來。
我想起了上大三的時候,那個瘋狂讀書的學期,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去圖書館占座,一直讀書到晚上圖書館閉館,仍意猶未盡。我在圖書館租到了一個小柜子,晚上就把書放在柜子里,第二天只要沒課,就繼續讀一天。
上大學的時候,沒太多生活瑣事打擾,也沒有生活壓力需要你去抗。相比中小學,也沒有那么多課業需要你完成,很多課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留給你讀書的時間也非常充裕。
可以說,大學時期,是最好的讀書時光。
記得曾有一個月,我每天固定坐在圖書館哲學書架旁的一個大桌子上。因為那里陳列的都是古籍和經典,所以坐在那里的人寥寥無幾。這就使得我享受了好些天安靜、自在的讀書日。
那是一個朝西窗的座位,每當下午時分,冬日里大大的太陽就會照射進來,整個桌子灑滿了金光,曬得人暖洋洋的。我喜歡太陽,喜歡陽光,而我更喜歡的,是冬天里在夕陽下一頁頁翻書。
那一個月左右,我一直在讀南懷瑾文集。書架上有一大排都是他的15卷文集,最先讀的是《金剛經說什么》,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選擇這本書,也是因為對《金剛經》早有耳聞,雖然字數很少,但很深奧,以難懂著稱,所以我想挑戰一下,看到底有多難懂。南懷瑾在書中一句句話講解,文字很易懂。
我像發現了寶藏一樣,邊讀邊記了好多頁筆記。后來,又讀了《論語別裁》《老子他說》。
現在想來,那個冬日里朝西的窗,那個被太陽曬得暖洋洋的座位,讓我無比眷戀。
3. 在讀的孩子們,珍惜讀書好時光
所以,我很想告訴正在讀書的孩子們:珍惜讀書好時光。
這不是一句空話,是來自一個過來人非常痛的領悟。
人人都有這樣一個問題,在你正在經歷某件事的時候,過來者會給你很多經驗,但你即使聽了,也未必照做,因為你感受不到那句話到底有多重要。
上學時,老師和家長也經常跟我們說,要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我們也沒聽,還覺得他們太嘮叨。然而,當有一天我們沒有機會再進入校園,再過幾年幸福的讀書時光,我們才恍然明白,好好學習,是多么重要。
讀書為你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從古至今,從歐洲到美洲,你可以在書中找到你想要了解的一切。
很多人喜歡說自己迷茫,似乎青春就是用來迷茫的,但是,當你讀了古今圣賢的書,就會發現,你的一切迷茫不過是找不到方向,還覺得迷茫是一種酷。
當你每天沉浸在托爾斯泰、狄更斯、羅馬帝國、歐洲文明、二戰、哲學、日本文化等各種書籍的時候,你沒有時間去迷茫。
當你每天在古典名著、現代名著中一本本啃過去,看看文豪們是如何塑造人物,對世界有怎樣獨到的見解的時候,你想迷茫都不會迷茫。
當你看到圣賢們以天下為己任,思考立國安邦之本,關注宇宙宏觀的時候,你不好意思迷茫。
關于讀書的重要性,說多少都說不完。
一句話,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在上學的時候,珍惜讀書好時光,盡情去讀書吧。
【談讀書】系列,分享讀書方法、讀書內容、讀書體驗,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讀書。
【談讀書】專題往期文章,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