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程序員跳槽時,如何優雅地談薪水?
主講人:康康
鏈接:
https://www.zhihu.com/lives/892036047502999552
影響薪水的因素
主觀因素
學歷學校
面試官并不看重學歷本身,更看重的是學習能力和物性。好的學校能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一個人的學習能力。
所以關鍵點是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
公司背景
BAT對員工的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相當于大公司對員工的背書,代表者員工有著良好的代碼習慣、有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歷過大型的項目。
沒有大公司背景,有相應的能力或者經歷也可以。
HR會將公司背景作為篩選條件、提高效率的手段。
工作年限
工作經驗越久,對應工作能力理論上越強。
并不一定是工作越久,薪資越高。
關鍵點是實際的工作經驗,是在不斷重復已有的熟練工作,那只是單純的增加時間,而非經驗。有可能八年的工作年限,實際經驗和能力只和三年的相同。
所以,平時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區,保證自己在不斷的進步,保證自己的工作年限的增長是有==含金量==的。
技術實力
最重要的一點,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的本錢。
客觀因素
城市
行業
稀缺崗位薪水更高,比如算法類崗位等。
知彼 - 公司是如何給出薪資的
薪資的組成部分
有現金和期權組成。
現金部分
現金部分由基本工資、補貼加獎金組成。補貼一般有餐補、交通補貼、住房補貼等,獎金一般有季度獎、半年獎、年度獎三種,獎金額度與績效考核有關。
一般面試時會提到有2-4個月的年終獎,具體由績效考核相關。績效考核常見的制度有“721”原則,也就是70%的人拿到2個月年終獎,優秀的20%的人拿到4個月年終獎,末尾的10%的人可能拿不到年終獎。
阿里是的薪資構成是12+x,阿里某事業部,個人績效滿分是4分,4分的人(極少數)能拿到8個月的年終獎,3.75分(前20%)的人能達到6個月年終獎,3.5分(前70%)的人能拿到3-4個月績效工資,3.25分只能拿到一個月的績效工資(可能會列到末尾淘汰重點觀察名單中)。所以整體來看,絕大部分的人個人績效集中在3.5分,也就是拿到16月的薪資。
獵豹公司,績效分四級,S級對應8個月績效獎金,A級對應6個月績效獎金,B級對應3個月績效獎金,C級對應1個月績效獎金。C級也會面臨末尾淘汰。
期權部分
期權的價值在于變現,變現的三個途徑:公司上市、公司被收購、公司回購。
獨角獸公司上市,期權變現的收益率高,但是風險也很高,一般可能等不到變現。
薪資的審批流程和定薪標準
定薪標準
絕大部分公司都不會隨便給出薪資,成熟的大公司都會有明確的職級對應的薪資。
薪資給多少要先確定級別,定級會根據過往經歷、面試表現確定,級別確定后再定薪。每個級別都有對應的薪資范圍,在這個范圍內能給到多少根據過往的薪資情況、對公司的意向度、薪資訴求、手里有沒有其他offer情況、目前團隊薪資情況等。一般來說想要拿到超出對應職級的薪資的高值,難度較大,需要越級審批。
小公司會參考情況類似的同學,給出薪資范圍。
薪資的審批流程
大公司審批流程較長,級別越高需要審批環節越多。
比如,美團點評流程:候選人面試通過后,HR與候選人溝通當前薪資和期望薪資,然后需要拿到候選人的薪資證明,接下來結合級別給出具體的薪資方案和候選人溝通,HRBP、業務負責人和HR部門負責人進行審批,同時薪酬組和HRBP的leader根據候選人的級別,確定是否需要參與審核。所有審批通過后發出offer。所以可能需要1周甚至更長的時間。
HR在談薪過程中的角色
HR出發點是促成入職,如果感到HR在打印薪資,可能是自己的薪資要求超出了企業的薪資范圍。
同時HR也需要盡量減少招聘成本。
不要將HR放在對立面,需要用合適的方式進行溝通。
知己 - 我到底該要多少薪資
單次跳槽實現的薪資漲幅在20%左右,上下浮動不超過10%。
跳槽的薪資水平會參考上一家的薪資,因為各家公司對技術研發成本基本相同,都不會打破這個平衡。并且企業出于對候選人能力的風險控制,也會參考上一家公司的薪資評定
談薪技巧
告訴HR閃光點,爭取更多薪資
告訴HR自己技術能力強、學習能力強,在有含金量項目中起到的作用,對新技術關注,并且自己適合這個崗位,為什么適合。
知己知彼,適時出擊
如何通過HR的反應判斷企業在薪資方面的態度
場景1:
- HR反應:HR心直口快,直接表明薪資要高了
- 潛臺詞:1)企業對職位預算確實有限;2)面試官對自己能力認可度不高
場景2:
- HR反應:迂回試探,問薪資底線
- 潛臺詞:想知道你對薪資的底線,是否還有進一步爭取的空間
場景3:
- HR反應:避免正面回應,和CTO進一步討論
- 潛臺詞:1)用人部門對薪資卡的嚴,HR決定權有限,需要管理層特批;2)照顧候選人感受,委婉拒絕(可能性>50%)
何時說出自己的薪資底線
建議HR==明確表示==無法給出預期薪資時,再說出底線。
過早給出底線,自己就處于不利地位。自己報的數字,自己再去推翻的可能性比較小。
不滿意HR提供的薪資,繼續爭取
不要礙于一時情面,不提出自己的訴求。
案例:預期薪資25K,但是HR只能給到23K,如何爭取?
首先談為什么自己有這樣的期望,闡述自己的優勢。雖然面試了一些公司,拿到了一些offer,但是對當前的offer最心儀,自己的offer的期望是25K,但是考慮到公司的招聘預算,也打算表現出自己的==誠意==,如果能給到24K的話會加入公司,如果是23K,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也會多面試幾家公司,希望能理解。
薪資未達到預期,是否接受?
采取拖延戰略、不回復,基本上是無效的,企業不會輕易妥協,反而會尋找更加有性價比的候選人。時間越長對自己越不利。
該做的是仔細斟酌,是否接受這個offer。
企業開出的薪資背后,代表者企業的態度,一般企業定薪會考慮四個因素:
- 真心邀請、認可實力,多數情況下不會可以壓價,防止候選人出現心理上的不平衡,降低離職風險。這種情況下薪資低于預期,原因最可能是薪資預算的限制,而非對候選人不滿意;
- offer的薪資與企業對人選的預期成正相關,薪資要求越高,企業就越希望候選人帶來更高的成績,期待值更大。
- 企業需要不斷激勵員工,所以不會再在最開始的起薪過高,為日后的漲幅留出余地
- 企業很難通過一次面試判斷人選的真實實力,為了降低風險,會給出保守的offer,但是一般會承諾在試用期滿后加薪、重新評定職級。
可以通過證明自己的價值后,為自己爭取高薪、高職級。所以薪資未達到預期時,不要意氣用事。
是否接受offer,要考慮自己跳槽的根本愿意,是否解決自己的痛點。
常見的跳槽因素:
- 發展受限(業務調整,技術發展等)
- 距離問題
- 機會有限
- 環境不喜歡(996、leader風格、團隊技術水平)
- 薪資
薪資不是唯一的要素。在考慮==根本元素==之上,再去綜合考慮薪資因素。
其他問題
高期權低薪資如何權衡?
期權不是股權,是一份按照約定價格、在約定時間購買股份的合同。所以期權必須落實到紙面上。==口頭承諾沒有任何意義==。
完整的期權內容應包括起算時間、兌現時間、計算公式、行權價格、行權期等,缺一不可。
想通過期權獲益,就要看企業能否上市,所以拼的不是實力和能力,更多的是眼光和運氣。
靠譜的期權:
- 期權可交易(回購、交易)
- 期權應建立在合理薪資基礎上(低薪加高期權不太可能吸引到有實力的leader),僅用期權吸引人,可能不太是合理的選擇
期權和股權是企業的核心價值,不能輕易承諾。
offer或勞動合同上沒寫年終獎,合理嗎?
offer或勞動合同上不承諾年終獎,是合理且合法的,大部分企業都是不寫的,因為數目大多數時候是不確定的。
薪資收益長短性如何評估
要將眼光放長遠,看長期,行業、職業規劃有時候更重要
高薪程序員的特征
談薪資的時候是否要虛報或者抬高自己薪資
No,都會有背景調查或提供薪資證明
如果薪資談過后,回去感覺低了,該怎么辦,是再談?還是拒絕?
承諾接受offer后,再談薪資的風險比較高,會影響企業對候選人的評價。
最好的辦法是在薪資談判過程中,不要礙于面子接受不滿意的薪資。不要當場答應,給自己一個考慮的時間。
一二線互聯網公司每年的工資漲幅大概是什么樣的
一線公司,可以通過調整職級來調整工資漲幅;在同一個職級內,每年一般有兩次漲薪機會,幅度平均在10%左右,不同的人漲幅不同
二線公司發展比較好的,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加薪的頻率會比較高,不同員工加薪幅度差異較大
薪資高但是加班時間長,引發的時薪變低怎么取舍
有經濟壓力,追求薪資的絕對值
加班在互聯網行業是不可避免的現象,高壓高強度的工作會給公司帶來回報,同時也會讓員工快速成長。
所以需要自己抉擇,是==自己需要快速成長,還是追求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可以拋開薪資,通過對接下來工作生活狀態的訴求來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