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作兵 幸福雙翼學員
坐標 |?深圳
??
2020年8月10日,南寧市公安分局高新分局接到群眾報警,相思湖北路某學校宿舍樓發現1男1女,夫妻二人在自家屋內死亡多日。
據報道,受害人陳某琴系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所帶專業為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其還兼多個單位的民族事務工作專家顧問。
其丈夫黃某普,供職于廣西某律師事務所。
經偵查發現,受害者的親生兒子黃某陽具有重大作案嫌疑,案發后已逃往國外。
高新分局立即通過國際警務協作開展偵辦工作,近日,據柬埔寨警方通報,8月17日在多方合作下逮捕了一名中國籍嫌疑男子。
據一名接近黃律師的同行介紹,黃某陽此前在英國留學,回國后因要再次出國與父母發生矛盾。
矛盾激化行兇后,黃某陽將空調溫度調低,拿到錢后潛逃,在柬埔寨被抓。
廣西另一名律師稱,事實確實如此,但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兒子親手殺害父母,不太清楚。
對于陳教授夫婦平時與孩子的具體互動情況,我們不太了解,不宜作太多的猜測,惟愿逝者安息。
不過,這次殘忍的親生子女殺害父母的案件,讓我不禁思考:在專家領域均有較高成就的高知父母,為何會培養出如此殘忍、違反人性的兒子?
而且,親生子女殺害父母案件,不是個別案例。
在網上稍微搜索一下,就有很多子女殺害父母的案件,這些案件讓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栗。
懷胎十月,含辛茹苦把孩子養育成人,相信每個父母都盼著孩子成才成人,懂得感恩,遵守法律。
但,教育中有哪些不容忽視的關鍵要素,影響著孩子一生的成長?
要素1:不容忽視的法制教育
現在的孩子們,從小學開始,學校就開展了青少年的思品和法律課程。
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成長經歷和性格特點,學校統一的教材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孩子。
所以,家庭教育在基本的、關鍵的法制教育這一塊,有著不可替代的責任。
?
父母要從孩子小時候開始,自己以身作則,遵紀守法,同時言傳身教,把握每一個可教時刻,讓孩子知道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
今天早上,女兒跟我們說,昨天樓上有人往我們的露臺上扔雞蛋殼和掃把頭。
我們除了讓她要注意安全,盡量不要去露臺,更嚴肅地強調:“扔雞蛋殼是不道德的行為,而扔掃把頭可能是一種犯罪行為。如果砸到了人,造成他人的傷亡,那個扔掃把頭的人是要坐牢的。”
“那怎么知道是誰扔的掃把頭呢?”女兒問道。
“一旦報了警,警察會根據錄像監控和指紋查到犯罪嫌疑人的。總之,我們要時刻約束好自己的行為,千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我解釋道。
“一個普通的的雞蛋,從18樓高拋下來就可以砸破行人的頭骨,從25樓拋下可使人當場死亡。”媽媽補充道。
在日常生活中,我和太太都時刻注意遵守社會規則和秩序,給孩子做好示范,遇到合適契機,也及時跟孩子引導溝通。
一個出現違法行為的孩子,背后必然有一個教育出現問題的家庭。
陳教授夫婦,是典型的高知家庭,對于孩子的日常教育和法律教育,一定是比較注意和用心的。
為什么,還是養出了如此十惡不赦的逆子呢?
這里,就不得不討論第二個關鍵要素:親情聯結的培養。
關鍵要素2:教育基礎的親情培養
幸福雙翼的23字口訣認為:親情第一,人格第二,知識第三,按次序進行,一個都不能少。
親情聯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基礎作用。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棵樹,親情是樹根,人格是樹干,技能是樹枝,知識是樹葉。只有做到了培根固本,孩子的將來才會枝繁葉茂。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沒有很好的親情聯結,沒有足夠的愛打底,那么,他很難經受風雨挫折,容易走極端。
現在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
為了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省吃儉用購買高價學區房;
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報了各種早教班、培訓班,重金聘請名師輔導孩子;
為了創造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送孩子出國留學。
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知識和技能,花費巨資無可厚非,然而如果只注重知識和技能而忽視了親情和人格的培養,那就本末倒置了。
據報道,案件中的黃某陽早年就被父母送到英國留學。
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屈指可數。
過早送孩子出國留學,或許可以促使孩子在學業上更有機會成才,但勢必會影響父母與孩子的親情聯結。
距離不一定產生美,卻一定會產生情感上疏遠和陌生感。
?
這讓我想起另一個著名案件。
1997年,震驚中外的白寶山事件中,犯罪分子白寶山被抓的那一天,他正在跟警察對峙。
他已經扣動了扳機,但當他的媽媽突然出現時,他完全愣住了,警察才有機會快速把他制服了。
就算是窮兇惡極的罪犯,他的內心仍有媽媽的一席之地。
這就是父母早年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積累的情感資本。
而黃某陽想返回英國讀書,遭到父母的阻攔后,和父母發生了沖突時,竟然向父母舉起了屠刀,本性中的親情本能,在他和父母之間,可見有多么缺失。
既然親情連接那么重要,是不是做好親情聯結,給孩子所有的愛,就萬事無憂了呢?
當然不是,人格培養是教育中第三個必須重視的要素。
關鍵要素3:撐起生命的人格培養
人格相當于一棵樹的樹干,如果孩子的人格沒有培養好,這棵樹就容易變成歪脖子樹。
在幸福雙翼的教育體系中,人格維度包括:性格、自信心和情緒。
性格決定命運。
性格是一個人的天賦資源,開發和運用好這個資源,對一個人的成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自信心如一輛汽車的發動機,擁有良好的自信心能讓孩子的成長充滿動力,但如果只有動力而沒有適當的引導,汽車也會走偏。
《培養孩子自信心》課程中的心靈成長階梯圖,給教育指明了方向。
心靈成長階梯圖分為下三層(環境層,行為層和能力層)和上三層(價值層,身份層和使命層),下三層支撐上三層,上三層引領下三層。
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在《古柏行》中寫道: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上三層就是人格的梁棟,也是孩子的人生的頂層設計,如果上三層沒有構架好,人生的大廈就會坍塌。
使命層指代世界觀,即是一個人與世界的關系,如果能夠做到“三好”——你好,我好,世界好,這個人必定能夠與世界友好相處,并且大有作為。
身份層指代人生觀,即是我在這個世界的身份是什么。價值層指代價值觀,即什么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
人生觀決定了價值觀,價值觀決定了行為,而行為導致了最后的結果。
據國內媒體的報道,有兩個小細節讓人細思極恐。
其一是,黃某陽在家殺了父母,把空調溫度開到最低,然后潛逃柬埔寨。所以,其父母8月4日遇害,直到8月10日才被發現。
其二是,黃某陽趁其父從外面歸來不備,剛進屋,就把他殺了,他父親死時嘴上還戴著口罩。
在黃某陽的世界觀里,只有“我好”,沒有“你好”和“世界好”。
他是一個極其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的利益比任何東西都重要,他的價值感是扭曲的,為此他不惜殺害雙親。
人格還有一個很重要部分——情緒。
情緒是移動的能量,情緒來臨時,可能具有建設性,也可能具有毀滅性。
作為父母,當我們在處于情緒漩渦中時候,如何平衡自己情緒,將對孩子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從而讓我們成為了情緒的主人,而不是情緒的奴隸。
黃某陽與母親起沖突時,徹底淪為了情緒的奴隸,惡向膽邊生,向母親痛下殺手。
據黃律師的同事反映,黃某陽每年在英國的消費需要一百多萬元人民幣。而一般的英國留學生,一年消費在六十萬元左右。
他母親不愿意他繼續揮霍,這可能是他們沖突的起因。
沖突發生后,親子之間既沒有充分的親情聯結做基礎,也沒有良好的三觀引領,更沒有從小就開始的情緒疏導能力培養,慘絕人寰的家庭悲劇,就此發生。
這個案件,跟孩子的揮霍無度有關,還給我們帶來另外一個警示:孩子財富觀的培養很重要。
關鍵要素4:同樣重要的財富觀
可能很多家長會認為:我們拼命工作掙錢,不就是給孩子花的嗎?
其實,無論從邏輯上,還是從對孩子的財富觀形成上看,都不應該如此。
既然孩子并沒為家庭賺錢,自然就不應該過度享受。
孩子過早體驗奢侈生活,可能會導致他開始自立的時候,對生活、事業判斷錯誤,很難去吃苦、去拼搏、去奮斗。
?
如果此時,親子之間的親情聯結不夠,家長也很容易用物質的滿足來彌補陪伴缺失的愧疚,孩子也就習慣了在物質旋渦中,不斷用外界物質來填滿缺失愛的內心。
在西方國家,父母的財富觀還是非常值得借鑒的。
他們很早就和孩子劃清了金錢的界限,有錢人家的孩子,照樣給鄰居剪草坪、去肯德基打工,掙自己的零花錢和學費。
以前看過一則新聞。
一對在劍橋大學任教的華人夫婦,回國旅行的時候,帶著兩個孩子乘坐火車。
爸爸媽媽睡舒適柔軟的臥鋪,而兩個孩子坐硬座,而且火車票還要孩子自己到火車站排隊購買。
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知道,錢爸爸媽媽掙來的,并不是孩子天生就該擁有的。
所以,我們在平常生活中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念,讓孩子明白金錢和人生的關系。
對于財富,不羨慕,不自卑,不炫耀,不鄙視。
既不夸大掙錢的艱辛,也不讓孩子覺得可以不勞而獲,輕松繼承父母的財產。
既不刻意跟孩子喊苦,讓孩子心底有“匱乏感”,也不以恣意給孩子花錢為榮。
對一個飽滿的生命來說,感受充滿愛的陪伴,享受彼此看見的時刻,才是最滋養心靈的事情。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通過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發現了“路西法效應”——人性有著極其脆弱的一面,善惡之間只隔了一層紙。
孩子出生時,帶著天然的成長動力,這份動力是發展向積極陽光的一面,還是邪惡歹毒的一面,有賴于后天養育中,從父母那里感受到的愛與陪伴、引領與支持。
而父母的引領中,從小的法制教育,良好的親情連接,良好的人格培養以及正確的財富觀念,缺一不可。
這4點關鍵的教育引領,惟愿更多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有意識地培養和支持,減少人間慘劇的發生概率。
關于我們
幸福雙翼專注專業系統家庭教育知識傳播,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千萬中國家庭邁向幸福。
圖片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啟發和收獲是什么?
趕緊在留言處
跟幸福君說說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