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未見過如此好的續作,而且,它還是一部前傳!
今天去看了《流浪地球2》。
說實話,看之前是帶著踩雷的心情去的。
因為第一部實在拍的太好了,高度太高,格局太大。
讓我著實不敢對《流浪地球2》抱有太大希望,即使它依然是郭帆原團隊制作的。
而在三個小時后,當我走出電影院時,激動的心情依然不能平息。
我只想豎起大拇指對著《流浪地球2》的全體主創人員說一句:“太贊了!”
如果要我形容此刻自己的感受,我只想用當年我一同事看完《流浪地球》時候說的三個字—— “我驕傲!”
電影的開始是在《流浪地球1》之前,或者準確的說是木星危機前,算是《流浪地球1》的前傳。
一般來說,口碑爆表的電影續集往往多是乏力,尤其續集是前傳的,撲街概率大概在95%。
因為前傳實在太難拍了。
你不僅要考慮到上一部戲的劇情,邏輯,人物關系,時間線,還要為上一部戲埋下伏筆,引出關聯。
但是,你要知道,大家在拍第一部的時候,往往并沒有在劇情上,為前傳預留空間(因為多數壓根不知道還要拍前傳)。
這就導致所有的前傳電影幾乎都很難拍,很難完美的和本傳銜接上,多數給人牛頭馬嘴強行加戲的感覺。
在人設上也非常難處理,因為之前的英雄,在前傳中往往還是一個小人物,或處于英雄的成長期。
怎么樣處理才能保證主角人設的正常?
首先你不能太過逆天開局就放大招,同時還要能體現出他一路成長的共鳴,以及不會被新的主角搶戲等等一系列問題,都著實讓人十分棘手。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的前傳,曾經在本傳中叱咤風云的主角淪為一個傻子般路人的比比皆是,讓人啼笑皆非,帶出感很強,看的時候分分鐘跳戲。
而同樣的問題一樣擺在《流浪地球2》的主創團隊面前,且挑戰難度非常的大。
因為從太陽危機開始,到木星危機前,并沒有預留太多空間給主創團隊講故事。
但這一次,《流浪地球2》的主創團隊卻做的非常好,可以說是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甚至還得了附加分)。
這部戲很巧妙的利用了流浪地球計劃開始前人類的沖突作為切入點,讓邏輯十分完美的自洽。
確實,在流浪地球這樣龐大的決定著全人類命運且要耗費萬億資源的大項目上,如果人類沒有過分歧,沒有過矛盾與沖突,那才是真的不現實。
而就這樣一個突破口,或者說是窗口期,被主創團隊完美的給捕捉到了。
而在劇情推進上,從人類的分歧,到最后團結一致,需要一顆非常重要的“引火石”。
而這一顆“引火石”又被主創團隊完美的捕捉到,那就是在第一部中未有提及的月亮。
從整個故事架構的鋪墊上,我只能說主創團隊真的是腦洞大開,設計的異常完美。
說完了前傳的構思,然后咱們在看看故事線與感情線。
因為是前傳,因此肯定是要寫第一部出現過的人物的故事。
而第一部出現的,且能在前傳中說的并不多。
畢竟劉啟和韓朵朵在第一部中只是未成年的孩子,如果要放在前傳中,可能連蝌蚪都還不是。
而李光潔飾演的王磊,在第一部中算是一個配角,存在感相對較低,如果在他身上展開劇情,觀眾的代入感不強。
好在,真的是萬幸,在第一部中擔任主角劉培強的是我們的百億影帝京哥—— 演員正值當打之年,角色戲份又較多且印象深刻 —— 所以在他身上來書寫前傳的人物劇情則再合適不過。
可是,另一個擺在主創團隊面前的難題又浮出水面。
就是本身劉培強的感情線應該是很好寫的,但無奈之前扮演劉培強岳父的演員,吳孟達老師很不幸的離開了我們,這就給人物親情,以及在劇情推上高潮處的情感撕裂產生了很大的難題。
因此,編劇們設計出了吳京師傅張鵬這一角色,以來彌補相對缺失的感情線。
在看完全劇后,我只想說,這設計的真他媽的非常的好。
而劇情和感情線上,如果只拍劉培強,或許太單薄了。
你要知道,我們郭帆郭大導演的《流浪地球》系列電影,可是沖著世界第一科幻片去的。
他的拍攝格局上,就如同大劉的書一樣,個人的價值和生死那都是小事。
所以區區一個劉培強,完全不可能撐起《流浪地球2》故事的萬一。
因此主創團隊又設計了“移山計劃”、“數字生命計劃”、“550系列計算機”、“地月分離”等一系列宏大的故事。
而為了撐滿這宏大的故事線,除了劉培強一條線以外,還加入了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周喆直先生的政治斡旋線,以及劉德華先生飾演的圖恒宇的靈魂沖擊線。
這三條線的推進,才將整部《流浪地球2》的故事裝填的十分豐滿。且非常完美的填上了前一部《流浪地球1》的故事架構,以及劉培強等一系列主角的性格設定和人物關系,讓整部《流浪地球》系列電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變的更加的完整與充盈。
說到這里,不禁我要再提提另外的兩條故事線。
首先第一條是周喆直先生的政治斡旋線。
這條線的加入使得整部《流浪地球》的格局就很高了,完完全全的拍攝出了一部中國特色的現象級科幻電影。
區別于美國的英雄科幻電影,咱們中國科幻電影從世界觀上就是國家級的。
我們出場和世界斡旋的,從來不是某個局,某個組織,而就是我們的國家。
我們從中國的角度出發,以一個大國為全人類負責的態度,以我國固有的擔當與責任心,挑起了拯救全人類的使命。
周喆直先生讓人陌生又熟悉。
陌生的是,我們在以前好萊塢的科幻片中很難看到如此的場景。
熟悉的是,那每一句文稿,每一處發言,都透露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智慧,透露著中國政治人物的特色與擔當,讓我們很明確的感受到,這就是一部真正中國的科幻片。
加上李雪健老師演繹的太好,讓我們情不自禁的想起我們老一輩政治領導人在國際上為了我們人民的利益所忍受的屈辱與付出的努力,不禁動容。
整部劇在周喆直先生的政治斡旋線上變的格局更高,世界觀更宏大,讓我們感覺更真實,且更具有硬科幻的力量感。
第二條是劉德華先生飾演的圖恒宇的靈魂沖擊線。
怎么來形容這條線呢?
很突兀,很奇幻,但也很合理,同時給了《流浪地球》系列電影更多的突破空間,想象空間等等。
可以說,是另辟蹊徑的又開創了一個新的敘事維度,且和第一部完美銜接,處理的非常好。
圖恒宇作為電影中的一個變量,在整部劇中起到了極大不確定性。
他的一個決定,看起來毫不起眼,但卻往往比周喆直先生起到的作用要關鍵的多,舉手投足間的抉擇能左右全世界數十億人類的命運。
所以,真的如Moss(即550W)所定義的那樣,圖恒宇就是一個變量,不僅是Moss計算的變量,也是人類命運的變量。
而在另一個維度拯救人類,完成救贖,讓我不禁又聯想到大劉《三體》中的神級上單—— 章北海。
圖恒宇這條線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盤活了人類智慧生命體這一難題,為Moss這樣的高智慧計算體做好了充足的刻畫準備以及理論陳述,使得整部戲的故事更大完美,后續的劇情推進更加合理,且具有了更多的可擴展性和自圓其說(填坑)的能力。
可以說算是《流浪地球》鋪墊的一步秒子。
另外這個新創的人物雖然初見比較牽強,但后面的故事線,以及人物情感心路歷程的刻畫上,《流浪地球2》創作團隊都處理的非常好。
讓人不自覺的就接受了這個設定,且同樣的為圖恒宇的故事所心頭牽動。
而且,本身圖恒宇的故事也非常完美的完成了故事閉環,實現了人格自我救贖以及家庭和世界的兼顧(忠孝兩全)等等。
所以可以說,這一條故事線設計的同樣非常完美。
好了,說完了三段故事線,就最后再說說全劇的高潮—— 月球塌縮。
《流浪地球2》如果想超過《流浪地球1》,最困難的就是在解題思路上需要有能和木星匹配的當量體。
這很難。
畢竟從太陽危機開始,到木星危機前,能描寫出如此宏大劇本真的太難了。
是如何大的人類危機才能填滿這部劇情?
相信簡單的人類沖突已經完全不夠填補劇情的了。
所以,主創們將視野轉向了我們唯一的衛星—— 月亮(月亮此刻吐了一口痰,并表示不想理你)。
只有將月亮這一人類情感的強紐帶進行放逐,才能完美的填滿整部《流浪地球2》宏大的世界觀。
而在這世界觀中,陰謀,背叛,犧牲,風險,救贖等等人類情感的紐帶,才能一一的進行完美的展現。
這部戲實在拍的太好了,寫的太好了,設計的太好了,讓我看完一遍依然回味無窮,非常愿意將它推薦給各位親朋好友,并愿意走進電影院去看第二遍。
好了,對于整部劇完整的評價已經結束了,下面可以開始肆意放開,來寫一寫看到的有意思的事情了。
現代電影技術真心感人
剛看電影開始的時候,聽到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喊沙溢飾演的張鵬師傅。我心里想,這合適么?
這吳京和沙溢不是同齡人么?這兩人演師徒,那不讓人感覺出戲么?
后來證明我多慮了。
現代技術真的太好了,把里面的演員,包括吳京、劉德華、王智等,都還原了年輕很多歲,一下子就把人物和人物之間的年齡差距給打開了。
所以絲毫沒有突兀感。
尤其是王智飾演的年輕的韓朵朵,哎呀,實在太漂亮了。
我看的時候一直在想這是哪位女演員,有點像秋雅,但又似乎不像,最后看到演員表,嗯,真的不錯。
而劉德華先生年輕的樣子真的不如他真正年輕時候的狀態,但依然還是很不錯的,總比化妝硬拉皮的感覺好。
最后還是非常感謝合成了李雪健老師的聲音,讓這位受人尊敬的老戲骨可以延續舞臺生命,且在本劇中貢獻了如此精彩的演出。
另外就是致敬吳孟達先生,雖然先生已經故去了,但用特效手段得以在劇中進行還原,雖然效果上還有些許差異,但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嘗試了。
誰說中國電影不能既嚴肅又搞笑
之前的中國大片往往有一個毛病,就是人物設計的要么流氓化,要么臉譜化,特別是拍這種個人英雄主義的大片,很難在英雄和有血有肉普通人身上找到一個平衡點。
想學西方好萊塢風格似的幽默搞笑又學不像,往往讓人覺得不倫不類,畫虎不成反類犬,看的非常尷尬。
而這一部《流浪地球2》在這一方面處理的非常非常非常好。
可以說既緊張刺激,又充滿笑點,而且還笑的自然,很具有中國特色。
尤其是那句“你丫北方人!”
你看,多中國,多幽默!
細節包袱完美呼應
在寫劇本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埋下一個個小包袱,作為劇情串聯,或者人物標簽,在需要的時候再抖出來,展現出很好的效果。
在之前的《萬里歸途》中有一個面具的包袱就很好,主角之前反復說了之后,最后用在了反派那張真正的假臉上,讓人覺得很貼切。
而類似的如今春晚設計的一些包袱就很失敗,比如楊紫他們今年演的馬上到,本來馬上到就作為一個標簽,好像提到大家就要能有印象想到什么。但結果成了臺上的尬演,哪怕楊紫上臺時喊的再大聲,大家也想不起這馬上到和劇情以及人物有什么關系。
而《流浪地球2》中間的幾個包袱設計的真的又合理又自然,還能在關鍵適合引發共鳴。
比如張鵬對著劉培強敲三下,這個設定,一次次的在觀眾影響中加深,在最后一刻引發觀眾的淚點,非常到位。
比如周喆直先生腿骨的比喻,雖然我這樣寫有點牽強,但也是在劇中又很多共鳴的刻畫,包括最后北京小組在水下,有成員腿骨斷了,也是要靠別人的幫助才得以活下去,這也算是一個呼應。
再比如圖恒宇和他女兒那道反反復復很難算的題,在最后一刻終于算出來了,不僅暫時算出了數字人生和真實世界的關系,也算出來了人類的命運,連接上了北京服務器(其實我觀影中以為他們算出來的會是核彈密碼,但看到張鵬他們要犧牲的時候,我知道我算錯了)。
完美的理科男李豐田
當看到東北很銀李豐田登場的那一刻,我有點想笑。
但好就好在,寧理只有在登場的那一刻稍微幾個眼神展現了東北很銀李豐田的風采,后來的刻畫還是很馬兆的。
我作為一個程序員,日常接觸的都是這樣思維奇特的理工男。
而寧理的表演真的是讓我覺得非常入戲—— 這理工男真的就如寧理老師演的馬兆一樣 —— 即他們平時沒有太多的感情和你溝通,有的只有真實世界的橫平豎直,是一是二。
當他看到丫丫的時候,沒有感情的波動,而是第一時間伸手進行測試。
當圖恒宇跟他說接通不了的時候,他沒有任何安慰,直截了當的跟他說,“沒有硬件你能搞定個屁。”
對,這就是理工男,就是這么直接,就是一個高等數學家有的素質和特點。
沒有感情,只有真實,只有理論,只有直來直去。
快速、直接、了當、沒有廢話。
他的形象讓我想到了大劉筆下的丁儀。
或者我想說,丁儀就是這么一個形象。
另類,不被人理解,或者說不想理解別人,獨自睿智,看透一切。
當馬兆最后對著圖恒宇搖手讓他走的時候,我又想到了大劉的科幻,中國人大愛的浪漫。
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面前,中國人從來沒有小我,什么個人情感,好好告別,都沒有的。
有的只有,
“你走,你快走,去做你該做的事情,而剩下的,都一樣。”
和第一部很好銜接的彩蛋
本劇中有好幾處和第一部完美斜街的彩蛋,我記的不全,或者記得有錯誤,大家不要見怪。
第一個,劉培強送水果的小姑娘,我在想是不是第一部中的韓朵朵,我不知道,也不敢多猜。
第二個,Moss這個梗設計的好巧妙,原來550W反過來是Moss,同時又很好的通過丫丫來彌補了Moss性格的設定,也為以后打下了很好的伏筆。
第三個,貝加爾湖釣魚的梗,《流浪地球》兩部都有提及,包括俄羅斯人在太空是無敵的,都是很好的延續性設定。
似乎一晃而過的后續伏筆
第一個,郝曉晞那一晃而過手機屏保的兒子照片,這個彩蛋我不知道是什么,但他出現了,我相信任何電影的片段都不會是無意義的,出現就代表意義,那這個男孩子是誰?是本劇最后的發言人么?還是以后的伏筆?我不知道,求解。
第二個,似乎有一個畫面切到了劉德華背后全是機械臂,形如章魚博士,我沒看清,似乎是這樣,可能也是后續彩蛋吧。
第三個,這個可能是第一部的彩蛋,也可能是后續彩蛋,更可能是我沒理解的政治彩蛋,就是張鵬和老諾夫有一個共同的老師王老師,這個人很神秘,是什么我還不知道。
總之,這一部《流浪地球2》算是徹底學聰明了,學會了埋很多菜單,可以以后慢慢的串聯填上。
冷漠的人工智能以及流浪地球的終極Boss
在電影中,Moss面試(審問)劉培強的一段可以說非常的精彩也設計的巧妙,很好的展現出了導演的另一條主題線 —— 即人工智能的冷漠以及是否是人類面臨的終極Boss。
這也算是導演對當下人工智能時代的擔憂和反思反問。
客串參與的好,下部女主角少不了
真的要再一次的恭喜咱們王智智哥,在《流浪地球1》僅僅出場了一個鏡頭,誰能想到,在《流浪地球2》中基本可以算半個女主角。
而且著實十分驚艷!
不僅人美,而且動作帥,也讓我知道了,原來咱們智哥之前是練武術的,真厲害!
所以可以看出,圈子是多么重要,要是圈子好的話,機會真的多好多。
而且,有客串就要盡量客串哦~
說不定下一部就是主角了呢!
中俄聯手拯救世界,美英合伙給人使絆
太解氣了!
從來都是美國人帶著一幫小弟解救全人類,我在《獨行月球》的影評中就寫到,你們以后要記住也要習慣,現在交給我們中國人拯救全人類的時代到來了。
在本劇中,我們能看到一貫被好萊塢黑的最慘的俄羅斯人成了咱們中國人最強的盟友。
在我們絞盡腦汁思考全局運籌帷幄的時候,俄羅斯的兄弟們喊著“烏拉”舍命沖了出去,這就是我們如今中俄聯手對抗西方強權政治的縮影。
同時,在電影中,我們一如既往的看到了美國人一貫的傲慢,也看到了我們中國人一貫的冷靜、謙卑和為人處世的哲學智慧,這都刻畫的很好,很了不起。
在月球隕石襲擊地球的時候,自由女神像和大本鐘都被砸碎了。
嘿嘿嘿,雖然這樣不太好,但我只想竊竊的嘚瑟一句“干得漂亮!”
而看到外國人大罵“為什么要將這個任務交給你們中國人的時候!”
我媽在旁邊表現的很不開心,我小聲的安慰她:
“沒事,我們把人家家都給砸了,被人說兩句就說兩句吧。”
暗影火炬城的靈魂一擊!
我不知道啊!我真的不知道啊!
我只是亂猜的。
看到中間數字計劃的人炸毀月球基地時,韓朵朵使用的機械臂,我只是聯想到之前我們國家一部非常高質量的朋克風游戲—— 《暗影火炬城》。
里面的兔子(兔子?嗯?又有影射)主要的裝備就是這樣的一個機械手臂!
我不知道郭帆導演是不是匿名聯動,我只是瞎猜的。
給你們看看中國人的價值觀!
毛主席說過“文化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占領。”
這么這么多年,我們一直在被西方的價值觀所清洗,總覺得他們是對的,甚至覺得我們是錯的,開始了盲目的自我懷疑。
而現在,我們要告訴世界,我們中華文明的價值觀才是真正的世界之巔。
在一次次面對世界末世的難題時,西方文明自古以來的價值觀都是,“哦,這大概就是神的旨意,我們要接受神的懲罰。”或者我們要逃避,我們在困難面前要安分守己,選擇和家人團聚。
誠然,這樣的價值觀有的很溫馨,很人性,但格局不夠大。
給你看看我們中國文明自古以來的價值觀是什么樣的!
太陽再遠,我們夠不到,但我們沒有放棄,我們一步步的跑向他,我們夸父逐日!
天地裂變,洪水不絕,我們沒有選擇順從,我們依舊抗爭,我們女媧補天!
大海再大,我們沒有退縮,哪怕我們只是一只小鳥,我們依然一顆石頭一顆石頭的銜過去,我們精衛填海!
山阻絕境,我們沒有放棄,哪怕笑我愚民,我們依然一鋤頭一鋤頭的將山移開,我們知道子子孫孫無窮盡也,而山不再高,我們愚公移山!
在面對一次次絕境,一次次舍小義取大義的時候,我們從來不顧自我,我們是邱少云,黃繼光,董存瑞,我們是《流浪地球1》里的劉培強,我們是《流浪地球2》里的張鵬。
對!這就是我們中國人!
我們從來不放棄,我們從來不退縮,我們面對再大的苦難都咬牙挺過去!
這才是我們這個民族綿延千年不息的真理。
致敬,還是致敬!
在《流浪地球2》中有很多處致敬。
當然這些致敬只是我的猜測,但似乎又有影子。
當“移山計劃”成功,“流浪地球”計劃正式開啟的時候,周喆直先生在UEG大會上高興地鼓掌,讓我想到了當年中國入聯時喬冠華先生著名的“喬的笑”。
而周喆直先生其本身人物的氣質身形,也都像極了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總理的樣貌。
而最后周喆直先生那句“中國人,一定完成任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在國際上不屈的聲音。
中國式的科幻風格已然成型
從《流浪地球1》到《流浪地球2》,可以說最大的收獲不是流浪地球這個IP,而是中國式的科幻風格依然成型。
它區別于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是一種集體英雄主義。
我們中國的科幻架構很大,故事很大,世界觀很大。
同時,我們從來不搞類似美國式的單邊主義,也不彰顯個別政治集團的縮影。
中國的科幻從來都是團結全世界人類一起進行的。
世界上所有地區,所有民族,無論你是哪個語言,什么信仰,我們面對困難都是一起承擔,因為這才是正在能解決全世界難題的正解。(那種一兩個人,或個人國家就可以拯救全世界格局真的太小。)
我們在《流浪地球1》中看到當需求火石點火的時候,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救援隊都會趕來,大家不會在乎國籍,也不會在乎政治立場,在這一刻,我們就像我們一直以來的信仰和口號一樣 —— 我們從現在開始就是同志了!我們不分彼此,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全世界的難題。
而且我們的故事中有犧牲,但我們的犧牲不是個別英雄式的犧牲,是集體的取大義舍小義的犧牲,這種犧牲更讓人感動。
在張鵬喊出那句“中國太空隊五十歲以上的出列!”時,現場又有多少人淚目呀!
而且,最重要的。
我們中國的科幻是嚴謹的,有步驟的,不像一些科幻片都是想一出是一出,解題都靠靈光一現。
我們中國科幻每一次解題都是非常嚴謹的分為一二三四步的,每一步都是有計劃,有目標,有預案,有備份等等。
這才是一個真正硬核科幻該具有的標準,這才是我們中國特色科幻所具備的獨特的風格!
唯一可能的敗筆是數字計劃的消失
最后說一說我覺得本劇唯一讓我覺得有點點失敗的小地方。
就是前期鋪墊了很久的數字計劃消失的太快。
在移山計劃成功后,就看不到了。
雖然中間有過渡說抓了多少多少人,因此數字計劃被撲滅了。
但是我依然覺得不應該如此。
特別是地下城有一半人進不去,那么數字計劃也理應得到另一半人的支持等等。
總之,我覺得,數字計劃應該還可以再繼續,作為文明延續的另一條路,可以不斷的嘗試。
何況,事實到底哪一條路才是正解誰也不知道。
例如我說,人類可以利用數字計劃活在虛擬世界里,等災難過去,再利用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接口—— 比如機械狗笨笨這樣的,來反向恢復真實世界,也是一種解法。
好了,以上大概是我們對《流浪地球2》全部的觀影感受,因為寫的匆忙,而且也只看過一遍,有很多不對或遺漏的地方還請大家海涵。
最后,對于這部《流浪地球2》我給出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