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的三大頑疾 】 教育是國家的基石,有人甚至把教育視為一個國家的最主要防御力量。中國的教育根本擔當不起這樣的歷史重任,不但不出人才跟不上世界潮流,而且還在不斷加深和鞏固著由來已久的三大頑疾。
? 體制僵化是中國教育的第一個頑疾。改革40年來,中國的經濟與社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唯有教育還在抱守殘缺,維系著僵化的計劃經濟模式。大學被分為三六九等,221、985,一本、二本、三本,學校成了金字塔,塔的頂端的清華北大成了萬眾景仰的目標和成功的標志;大學和高中的招生數量都由計劃確定,學校的自主權力少而又少;高等學校都有行政級別,官員治校而不是專家治校成為普遍現象。如果說不出人才是中國教育的最大短板的話,那么這種僵化而又傳統的教育模式則是這種短板產生的制度根源。
? 資源壟斷是中國教育的第二個頑疾。國外的很多著名大學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等都是研究型的私立大學,這些學校不但人才輩出,而且像斯坦福大學還直接催生了美國硅谷,為提高國家的科技創新和整體競爭力做岀了重大貢獻。私立大學的獎學金不是根據學生的成績好壞而是根據學生的家庭年收入決定,普林斯頓大學對家庭年收入低于5萬美元的學生一律提供全額獎學金,包括學費和住宿費,從而使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最優質的教育,讓學生能心無旁騖地專心學習和創造。雖然美國的公立學校不是國家公立而是州的公立,但2015年聯邦政府在教育上的支出仍達到美國GDP的6.32%。中國的大學幾乎全部是公立學校,無論是211還是985概莫能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幾乎全部被公立學校壟斷,上私立大學幾乎被視為丟人現眼,數得過來的幾所私立大學都面臨著嚴重的招生難題。私立幼兒園和少許私立中小學的出現幾乎是這些年教育領域的唯一亮點。
? 應試教育是中國教育的第三個頑疾。這個困擾了中國教育幾十年的難題到現在仍然沒有任何改變。從上幼兒園開始,一直到小學、中學、高中,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價值取向只有一個:一年一次的高考。在這個目標下,學生和家長都壓力沉重,各種類型的補習班層出不窮,甚至成了一些學校和教師變相尋租的工具。在上個世紀80年代,高考的錄取率約為4%,現今的北京和上海已達到80%,錄取率提高到20倍,但學生的壓力卻有增無減。90后和00后本來是衣食無憂的一代,但連基本的睡眠都沒有保障,孩子們的身心也很難健康發展。高分低能成為普遍現象,更談不上創新和發展。蔡元培說過,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灌輸和死記硬背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好的教育是用50種方法教一個學生,壞的教育是用一種方法教50個學生。教育的要義是以靈魂激蕩靈魂,以生命影響生命。真正的素質教育,是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培養有人格、善思考、敢作為并且把服務社會和創造價值視為人生最高目標的自由人。要做到這一點,教育就不能取長補短,把孩子塑造成一個模樣;而應該揚長避短,把每個孩子的特點和專長都發揮到淋漓盡致。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這樣的教育模式已經陳腐不堪,再不加以改變,中國的教育就很難跟上時代步伐,也很難回應國家的期待與社會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