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沒有反思、深入思考
拿著最近讀的書多,看的專欄多,工作忙做借口,糊弄自己。到頭來怎樣呢,先是放棄了反思,不考慮對自己有哪些的放縱,讓自己的惰性一點點被釋放出來。(翻查了一遍自己的日記,最后一次還算有點思考內容的日記,是10月22日。)
筑起的一道防汛堤,因為沒有經常監察休整,放著小孔小洞不管,終于讓它越變越大,到了今天這樣的地步,明顯地感覺到了自己出了大問題。對自己的“寬忍”,對自己本性的放縱不作為,終于讓自己腦子越來越混沌不明晰,不僅是每日反思沒有做到,而且由于惰性大發,甚至原本拿來做借口的書籍閱讀和專欄學習都沒有任何進展。每天做事情的最大動力,由原本閱讀、學習、思考的快感變成了做流水賬——這種糊弄別人、糊弄自己的事情,就算再做上半年一年,除了能做那些讓人虛偽作嘔的“談資”,對自己的成長毫無助益。
小時候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兩只小兔子跟著媽媽去拔蘿卜,兔子哥哥專心致志地悶著頭拔蘿卜;兔子弟弟一會捉蝴蝶,一會啃青草,一會聞鮮花。結果呢,兔子哥哥筐里的蘿卜滿了,坐在一旁休息,兔子弟弟還沒收多少。
有多種的喜好,并不能當作自己偷懶的借口,我不能做那只拔蘿卜的時候,還要跑去東張西望的小兔子。
作息時間并沒有調整好
10月24日,定下調整作息,做晨型人的目標。到今天,已然過了一月。
晚上的作息時間仍然是不規律,每天打從開始有睡覺明天要早起的念頭算起,到真正躺下,安靜閉上眼睛,一般都還要有一個多小時。之后,腦子里也一直想著,我“要早起、要早起、要早起”,早上有時候要在“早起”和“再睡一會”之間做些斗爭,經常是有些艱難地爬起來。本是希望自己盡快恢復精神狀態和意志力的一個習慣,反倒有點讓自己精神不佳、意志消沉,真是諷刺。
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要早起”。在企業里,把一個目標過于量化之后,就容易引起員工為了達成績效考核而做表面功夫偷懶——自己做事情的時候也同樣會有這樣的情況。把目標確定后,眼中若是只有那個明確具體的目標而忽略了自己行動的目的,每天重復走同樣的道路,不思考,不選擇,腦袋里那只喜歡偷懶的“猴子”,就會蹦出來,搶過馬車,告訴駕車的人“讓我來吧,這很簡單的,我我可以做好”。接著把那個理性的自己,一點點擠出掌控自己的駕駛位。
屈從于本能與惰性,一點點放棄思考與精進,就是自己退化為猴子的開始。
學習狀態、生活狀態混亂無計劃
問題總會存在,處理問題,不僅需要決絕的執行,更需要有得當的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但我看過了太多的徒勞無功,太多三四十歲的大哥大姐,每天“無怨無悔”的辛勤工作著,日復一日的窮苦。我不擔心自己沒有吃苦耐勞的那份勁兒,但我不想在有限且短暫的一生中,勤勤懇懇,重復地徒勞無功。所以,我在不斷地尋找方法,不停嘗試。
腦子里沒有可以用來思考的知識,我就去閱讀;閱讀速度太慢,我去學速讀;速讀沒有效果,只看得快沒辦法精熟,我去嘗試精讀;精讀時知識裝不進腦子,我開始做筆記;做筆記太多,知識雜亂無關聯,我找到了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學習效率不高,費時費力,我調整了一下,學習使用Mindmanager...
有時候我自己都會問自己,變來變去的,真的有學到東西嗎?真的仔細去想,這些都不是問題。我并沒有跳來跳去,只是不斷地在尋找這條邏輯鏈上,更高階的問題。這些問題,并不是處理2就無法處理1,而是處理好2,就可以更好的解決1——我堅信這一點。
既然不斷升級要處理的事情和不停的試錯并不是問題,那么造成自己學習狀態和生活狀態混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缺少“反思”,也可以說,缺少“整理”。
整理和工作并不沖突。整理,相當于最自己最近狀態的一次修整,既是對物,同樣,也是對人。收拾自己最近常在用的東西,觀察到物的狀態,在考慮整理和收納的同時,也會結合人的狀態:這本書還沒讀完,放在桌上;這本前兩天已經看完了,收回書架;這些彩筆,這幾天也一直沒用,還是收好吧;便簽紙,說是要用,也一直沒動,放起來會比較好...收拾的過程不僅是對物的整理,同時是對自己近期狀態的回顧和將來狀態的計劃。有人把“斷舍離”,歸為“禪”的一種,真的是有些道理??此剖窃谔幚砦锏臓顟B,但實際上,確實在整理自己。
反思和成長也并不沖突。反思,是對自己學習和思考的整理。不論是對物的斷舍離,還是對自己的反思,它們都不是讓自己停止成長的藩籬,而是讓自己真正提升、精進的節點。
一個整天嚷嚷著沒時間整理的人,他到底是因為太忙沒時間整理,還是因為沒有整理,而導致工作一直忙忙碌碌。整天忙于各種問題的思考與解決,我到底是因為要解決問題而沒時間反思,還是因為沒有反思而讓自己的狀態低效,一直沒有解決什么問題呢。
不斷地去尋找方法,找了一大圈,竟然又回到了原點。
這一個月,以學習為借口,偷懶不去反思,思考邏輯的越來越混亂,知識的積累越來越困頓,學習不但沒有精進反而越發吃力。以工作為借口,偷懶不去整理,需要處理的事情不斷地在案邊和心里積壓,狀態混沌,人也不堪,工作沒有任何進展,生活狀態低效無趣。
盲目地學習或工作,讓問題把自己的心智和空間塞滿,想象著自己是在路上狂奔,但實際情況卻經常是自己在一個圈子里高速打轉?!胺此肌迸c“整理”,并不是讓自己停下來,不再作為,而是讓自己停一下,確認方向。精進之路,高效運轉是基礎動作,方向與方法,是能否走遠的決定因素。
做好基本功之外,“反思”與“斷舍離”,這一內一外,一靜一動,才是自己的精進之路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