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故事似已發生漂泊歲月里
——《山河故人》評
? ?昨天看完電影,先拋開主題不論,說幾個電影中有意思的細節,做以討論。
? ?濤和晉生聊天的時候出現了函授畢業,函授畢業的意思則是晉生并不是像普通大學生一樣考學畢業的,而是通過成人考試取得了大學的文憑。從兩人的對話表情來看,我們可以猜測晉生的這個大學文憑可能有水分,或許是通過金錢買來的。從晉生從頭到尾的說話方式看來,他的表現并不是一個九十年代的大學畢業生的水準。
? ?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三人所處的這個年代,剛好是?99?年,那個時候,沿海地區早已經在?92?年改革開放,經濟狂飆,而以西北落后的地區,這個?99?年份是才發展起來相當合理的。當然這個前后的年份也是知識分子大批下海的時候,晉生作為知識分子成為煤礦老板(暴發戶)便是一個影射。
? ? 梁子,起先在煤礦管燈,拜關公像。在與濤的感情破滅后,與晉生的兄弟情誼分裂后,遠走河北。15?年后,卻依然在干著煤礦的工作,依然拜關公,細心點的話會發現,兩個時代中,梁子穿衣服的風格竟然一直未改變,他在?2014?這個時代還是保持著在?99?年時候的習慣。可以說他依然活在過去之中,當然這也意味著他的腳步并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梁子代表的則是那些被時代拋棄的人,也是一種典型的農民思想。在這里有必要提一下,拜關公有很多種說法,可能是保平安,也是重義氣,也是一種對舊生活的執著。
? ? 片子第二段中有一處細節,梁子在得知自己肺上有問題之后,拿著?CT?單走在動物園里,困在籠子里的老虎則是梁子的寫照,我私自猜測可能是為了表達一種困境吧。這里的拍攝很厲害,是偷窺鏡頭,主觀鏡頭是誰并不知道,但這個鏡頭卻將梁子的困境展露無疑。那一刻,我為余力為鼓掌。
? ? 梁子這個人物身上有很多中國農民的普遍形象,善良勤勞,知足長樂,隱忍含蓄,不追求財富,只愿意守著自己的小日子,更別論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了。
? ? 梁子和晉生是兩種人的不同人生寫照,雖然一個富貴,一個貧窮,但他們到了老年放不下的依然還是追尋自己的根所在的方向,尋找缺失的家鄉。這便是一種共同點,科長或許想要告訴觀眾,命運或許是有詫異的,但終歸結底都缺失了一種叫做故鄉的東西。
? ? ?晉生,梁子,濤,三人的關系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話題,從片中三人的表現看來,濤和梁子的關系要更好一些,認識也要比晉生更早一些,或許是青梅竹馬,而晉生卻是后來居上。
(以下這段為開腦洞)
? ? 濤在火車上告訴父親說她和晉生在談對象,父親的表現有些古怪,聯系到他之前在家里的表現(參考梁子來到屋子后,父親主動出去給兩人騰出空間,這里表現出濤的父親對梁子是不排斥的)。我們可以猜測,梁子的上一輩應該與濤的父親關系特別好,或許兩家還給自己的小孩定了娃娃親(中國是有定親的習慣的)。片中梁子的家是很破爛的,也沒有其他人,說明梁子的父母親已經逝世了,只剩下梁子和幾個兄弟。而濤的父親得知濤和晉生的關系以后,沒有反對,只說讓女兒自己拿主意,這大概是父親為了女兒的幸福放棄了曾經堅守的義氣承諾吧。
? ? ?我們知道濤的父親曾經是一名軍人,為了給老友祝壽舟車勞頓逝世,由此可見,濤的父親是很重義氣的,而去世之前,他還在為女兒的婚姻操勞(濤和晉生離婚,梁子也遠走他鄉),他或許在火車上想到了十五年前自己和女兒在火車上的對話,心里的結到死也沒有打開。
? ? ? ?火車上濤去接回父親的遺體,卻剛好碰上了新兵入伍,聯系到年邁父親的死亡,這豈不是一種輪回。新人與舊人的輪回,不同時空中相似命運的輪回。
? ? ?而濤一定要把父親的遺體接回家鄉也是一種尋根的表現,中國人講,落葉歸根,到頭來還是要回到生長的地方去。又暗和電影的主題。
? ? ?剛開始看的時候,濤,梁子,晉生的關系不清不楚,而濤又不做出選擇,濤也明明知道晉生的心思,可就是假裝不知道,不愿意因為自己的選擇而改變三人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濤也是一個相當念舊的人,當然這還不夠(第二節里出現的縫紉機才是念舊的表現)
? ? ? ?因為濤的選擇,梁子離開,濤最終與晉生結婚又離婚,成為汾陽的富豪,但是有意思的是濤賴以維持的生活的卻是晉生之前經營的加油站。
? ? ? 第二節中,也就是?2014?年,片中有一對新人結婚,諷刺的是,新人不拜父母天地,卻拜送手機的濤,而從周圍的表現來看,眾人對新人拜濤相當的認同。此處我以為表現人對財富的拜倒。賈樟柯厲害的是他把這個年份設置在了?2014?而不是2015,給觀影者一種錯覺感,而正是這種錯覺感,使得電影中所表現的與真實的現實產生了一種隔離感,讓人以為我們已經擺脫了拜金主意,可實際誰也沒有擺脫的了。
? ? ? ?第二節中還有一處,婚禮的司儀和喪禮的司儀是同一個人,產生了莫名的荒誕感,可它就是真實存在的。
? ? ? 第二節中描寫到濤與兒子之間的感情,兒子遠離母親,因為隔閡兩人之間的相處猶如陌生人,讓人難過。濤送兒子回到上海的時候,選擇了最慢的綠皮火車,只為多陪陪兒子,不由心酸。而事實也證明,她們見完這一面,今生再也沒有見過。讓人不得感慨,或許所有的分別都會是永恒的離別,請彼此珍重。
? ? 電影是以三段作為劃分,在我看來,前兩段是可以劃為一體的,作為一體講完了一段故事,而第三段中則是新的故事,意味著新的輪回。
? ? ?濤的兒子到樂(意思是?dollor)在澳大利亞讀書,因為從小出國的緣故,忘記了母語、母親,十八歲的叛逆少年,和年邁的父親爭執,缺失母愛的他愛上了自己的中文老師,生出一段忘年戀。這段戀情在我們看來匪夷所思,但聯系到到樂和張艾嘉兩人各自的處境,再看過去又回歸正常。
? ? ?兩個寂寞而孤單的人,同樣是漂泊在外,不知家為何物的游子,湊在一起尋求溫暖,又有什么錯呢?電影的最后兩人準備啟程前往中國,留下了一個美好的憧憬。
? ? ?再來說說時間這個線吧,故事開始是?1999?年,而從三人之間的對話我們知道那個時候他們二十六七歲(有可能還偏大了)也就是說到?2025?年的時候,梁子,濤,晉生三人的年紀也就是五十多歲,可影片中表現出來的晉生看起來卻要比濤老的多。可以猜測是因為晉生在國外生活所造成的,無論是外逃的壓力,或者是思鄉卻無法回去的無能為力,都使這個充滿生命力的男人迅速的衰老下去。他用槍支來武裝自己,顯示自己很有力量。可這不也是說明他虛弱麼,他內心在害怕,他能想到的只有槍能保護住自己,別人叫他一句 peter,他也不愿意接口了,他真的老了。
有口難開(梁子生病借錢)
有家難回(晉生住在國外)
有子難見(濤與兒子分離)
有根難尋(到樂不知家為何物)
? ? ?不同的命運,相通的主題,萬事萬物,時間流轉,物是人非,張艾嘉在電影中說: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會被時間所摧毀。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夢想。
? ? ? 山河易變,人們都說感情不變,可誰知道呢,要不然也不會有物是人非這么傷感的詞了。
? ? ? ?葉倩文的《珍重》唱的好,科長選的也好。電影的最后,當到樂對著大海念出濤的時候,遠在汾陽的濤似乎有心靈感應般,最后在一片蒼茫大雪中起舞,歌曲正是影片開始的“去西方”。
? ? ? 兜兜轉轉,一如?1999?年,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只不過生活一直在重復。
? ? ? 這大概是科長目前為止最煽情的片子了,很多人說他變了,但我覺得,他還是那個汾陽小子-賈樟柯,我依然喜歡他。
2015.11.1
感謝余力為的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