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曹公筆下的秦可卿,從寒門嫁入豪門,到底要隱忍多少委屈,才能完美到如天上的圓月,美到不可方物。
我們且從秦可卿的身世說起吧。
在第八回中這樣描述秦業,即可卿的父親:
“他(可卿的弟弟秦鐘)父親秦業現任營繕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當年無兒女,便向養生堂抱了一個兒子并一個女兒,誰知兒子死了,只剩女兒,小名喚可兒,長大時,生的形容裊娜,性格風流。因與賈家有些瓜葛,故結了親,許與賈蓉為妻……
由此可見,秦可卿原本只是養生堂的一名孤兒。抱養后又早早失了母親,在那樣一個父權的社會里,想必他的父親也不會花極其多的心思去諄諄教導她。
可是,賈府里的秦可卿,卻是那般完美無缺,在她的身上,似乎找不到一點瑕疵。她有靨笑春桃的容貌,有美玉般溫潤的個性,又有管理學專家的才能。上至長輩,中到平輩,下到晚輩,又到仆人丫頭,無人不贊。
第五回中,賈寶玉淺醉朦朧休息中,恍惚間來到太虛幻境,夢中,一位翩躚裊娜,榴齒含香,纖腰楚楚,冰清玉潔的女子,與寶玉游至深有萬丈的“迷津”處,突然許多夜叉海鬼將寶玉拖將下去,寶玉夢里驚醒,失聲叫喊“可卿救我!。”
每讀到這里,心中不免這樣想,秦可卿可能就是上天派來人世間的一個仙子,不可等同與凡人,人世間所有完美都集于她一身。寶玉的一聲驚叫“可卿救我!”包含了一個青春期少年對可卿幾多的纏綿和不舍。可卿雖納悶寶玉如何得知她的乳名,卻也不細問,這樣的穩重識大體,聰穎智慧,需要暗自通學多少的人情世故才可得以精煉到。
寧國府上下三百口人,世襲百年富貴的名門望族大家庭,出身寒門的她,做事情周到體貼到可以融入每個人的心。
賈母眼中的秦可卿:
l 賈母素知秦氏是極穩妥的人,生的裊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乃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
公婆眼中的秦可卿:
l 你且不必拘禮,早晚不必照例上來
l 你不許累褃她
l 倘若她有個好歹,你再要娶這么一個兒媳婦,這么個模樣,這么個性情的人,打著燈籠也沒地方找去。
王熙鳳眼中的秦可卿:
l 你公公婆婆聽見巴得你好,別說一日兩錢人參,就是二斤也能夠吃得起。
l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經百載,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風姐聽了,心胸大快,十分敬畏。
德高望重的賈母,視可卿為重孫媳中最得意之人,同為榮寧二府的得力管家,她沒有出身名門王熙鳳的刁鉆潑辣,憑借她善良仁慈的心,卻也將寧府打理的井然有序,有條不紊。一生嘔心瀝血,盡心力全部獻給了賈府。就連彌留之際也為賈府日后的安危榮辱獻計獻策。
我們暫且不去追究可卿之死因,不管是原卷中逼奸而死的“淫喪天香樓”,還是曹公筆下,一刪二改,再刪再改,歷經十年,最終無藥可醫的的香消玉殞。僅僅單憑對賈府執著到彌留之際托夢于王熙鳳的寥寥數語,便篤定她如果在我們現在的時代,一定是管理學的專家。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不跌重”,她警告王熙鳳,一個百年盛世的大家族,三代做官,正處在鼎盛時期,但它必有衰敗的一天,并告知王熙鳳“否極泰來,樂極生悲”的道理”。王熙鳳出自豪門,未曾有過半點錢財缺無,她認為富貴是理所當然的,揮霍奢侈的生活定會終究伴隨她。出自寒門的秦可卿,懂得生活的艱難,笑她癡,為賈府日后考慮,早做打算,她給王熙鳳提出兩個目前管理賈府的建議:
l 修祖墳。在祖墳旁購置田產,以防日后家道敗落之時,方有路可以退,不至于流落街頭。因為祖墳所有田產是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充公的。
l 辦義學。趁鼎盛時期,尚有資金投入,辦義學,家族如有不測,唯有教育、讀書才有機會做官,重振家業。
這種謀略和遠見的膽識,放在我們當今的企業管理學當中,不論如何都是管理中的佼佼者。
如此的一個奇女子,帶著她一世的柔情,帶著對賈府的眷戀,仿佛天地間一縷青煙,裊裊娜娜,幻化為那朵潔白的云,在賈府一片哀痛中,走完了她年輕的一生。
l 長一輩的想她素日孝順,無不悲戚。
l 平一輩的想她素日和睦親密,無不傷心落淚。
l 下一輩的想她素日慈愛,無不悲慟。
l 家中仆從老小想她素日憐貧惜賤、慈老愛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
l 丫鬟瑞珠,為了秦氏,觸柱而亡。此事可罕,合族人皆稱嘆。
l 丫鬟寶珠,見秦氏身無所出,甘心愿為義女,誓任摔喪駕靈之事,哀哀欲絕。
秦可卿,做為曹公筆下金陵十二釵中之一的重要角色,雖只有寥寥幾次出現,但她的精神卻貫穿整部小說。一個寒門女子,面對賈府上下幾百口人,她到底要隱忍多少委屈,做事情要小心周到到何種程度,細密到無縫可入,才可以得到眾人的無不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