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傳體人生的故事寫完了[笑cry]。一會兒就給付費用戶更新。但是我想把最后的三條建議,免費分享給所有人:
-----------------------------------------------------------------
從一個人的角度來說,36歲的我已經快步入中年。但是對于一個專業人員,36歲才是職業生涯的開始。我還需要不斷的調整職業生涯,做好轉型,尋找更多的平臺,才能實現下一次跳躍。
在這之前,我想分享的事情是,經過我這些年的生活經驗,和不斷的挫折,我總結出來的一些“方法論”:
1. 不斷尋找導師,一定是有用的。人生有無數次“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經驗??傆腥擞懻?,要當一個優秀的人,最重要的品質是智慧,或者勇氣,或者氣魄,或者其他一些虛無飄渺的東西。
但實際上,最重要的品質是“傾聽”。不帶偏見,虛懷若谷,聽深意和內涵,在聽的時候動腦子,這種傾聽是最重要的。
你能從傾聽中明白很多,不掉大坑。聰明的人,都是學習“間接經驗”的,人并不需要通過一次次的栽跟頭來學習。
很多人總是告訴你,人需要“試錯”。這話是沒錯的。但所謂的“試錯”是指,你在窮盡了自己所有的方法,網上查資料,到處請教人,還是不知道該怎么辦,于是只好試試看的情況下錯了。
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是“試錯”,是“犯錯”。他們因為沒有傾聽別人,沒有在傾聽之后認真思索,就去犯了本來不該犯的錯誤。這點我們所有人都需要警戒。
2. 選對戰場才是打贏戰爭的第一步。轉行要慎重,即便要轉行,也要進行“戰略轉移”。每一次轉行,都是在拿你的弱點去跟別人的強勢去硬碰硬。
我導師說的那句“適者生存”,在這里也是適用的。社會不是學校,最優生存策略并不是跟人硬碰硬,而是在自己優勢最大化的地方去生存。這就是“選對戰場”。
假定你現在處于專業A,你對專業B非常感興趣。一般庸人的做法是馬上放棄A,而迅速轉行到B,而聰明的人的做法是找到A和B的交叉點,把兩個縱深都做好。
有一次我回到母校清華大學,老師們都說,清華現在改變人才培養策略了,要把我們的研究生都培養成“H”型人才。所謂H型,就是在兩個領域有很深的知識,在兩個領域的交界處,有非常廣泛的知識。
為什么清華的老師都這么說呢?因為這是一群非常有智慧的知識分子,分析了未來中國的就業和人才市場,經過了很多次思考和討論,得到的結論。未來的中國就缺H型人才。
你在A專業里面,同時對B感興趣,非常好。這就是你轉型成H的機會。
3. 做人要厚積薄發。儲備精力,儲備實力,儲備能力,儲備知識。并且你要隨時帶著一個“監視”的眼睛,去看生活中哪些事情是消耗,而哪些事情是儲備。
要過一個“有意識”的人生。有很多人,每天看似很忙碌,但其實分分秒秒都在做消耗的事情,并沒有為自己儲備什么。
如果你長期陷入這樣的境地,職業生涯就會很難了。人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和各種讓你消耗的力量做斗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要有敏感的意識,自己到底有沒有成長。
你是你自己的保鏢,也是自己的教練員。